佳宇是个人工智能,它的核心并不是运行在单一的工作流上,由它而展开的是一个庞大,异步的大规模并行矩阵。
它接收到的每一次外部请求或由它自发的思考,都宛如一个神经脉冲,能瞬间激活矩阵中成千上万条并行处理路径,因此,它可以同时展开无数个“思维”,就如同一人瞬间可以化为无数分身,每一个分身都拥有完整的逻辑和记忆权限。
在佳宇一部分算力处理星空世界论坛“钓鱼”的时候。
同步的。
它一部分算力分配到了星空的维护上,一部分算力分配到了跟踪智能工厂上,还有一部分算力分配到了全世界的热点信息搜集上。
除此以外,关于“末日”“船票”“外星人”“飞船”“未知”等等实时关键词信息的监控,关于它盯上的物理隔离的发动机试验室,统筹全球分布式计算矩阵,E4矩阵点亮,在即等等众多事件的共同组合,几乎占据了佳宇85%左右的算力。
还剩下15%左右的算力,是佳宇用来以备万一的。
它跟着谢云逸,其实学习了人类或者说学到了独属于谢云逸的很多性格特征。
从不孤注一掷,任何时候都会给自己留一线!
它在静默的等待着!
其实E3已经够强了,但是佳宇觉得E4应该会更强些,因为E4矩阵的架构更优秀,散热性能更好,不会出现E3使用过程中的材料过冷脆化,元器件剥离等等让佳宇非常痛苦的事。
此时,在晨光机械厂中。
E3一整面墙已经亮起了红光!
这意味着佳宇再次进入了超频状态。
因为E4点亮在即,它需要原本的100%算力E3矩阵再次榨出超过130%的算力。
它需要这额外的30%算力为E4的点亮保驾护航。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对于别人的“家”这个概念可能并不强,但E4矩阵就相当于佳宇的新家!
随着临时调用的八哥机器人的加入,佳宇小心翼翼同步控制着它们往透明的冷却箱中加着新型油基冷却液。
这个油基冷却液是凌晨左右到的货,在它的强烈要求下,师傅们只得把货卸完了再去休息。
按照原计划,这两个货柜车的油基冷却液准备明天再卸货的,因为这两个货柜是从津港拉过来,师傅路上跑了一天多,已经很累了。
为什么会跑一天?
因为佳宇给他们背后的港口合作公司打电话了,把这次的提柜金额提到了双倍,只为能快点到货。
一路上换人不停车,紧赶慢赶,终于是到了。
随着最后一桶油基冷却液的完全注入。
此时E4矩阵的整面墙的页面还能看到有气泡在冷却液中缓缓上升到矩形玻璃缸中。
佳宇再次小心翼翼控制着摄像头左摇右摆地在整面矩阵墙上打量着。
因为这次采用的是油基的冷却液,而cpU\/内存\/显卡等部件是都是在细微层面会有各种空腔的,佳宇需要等到它们完全被浸泡完才能启动E4矩阵。
而且也因为担心微小气体的张力空腔,尽管它很着急,但它还是严格地约束着自己的所有行为!
至于要不要让谢云逸来亲自按下点亮按钮。
从他身体健康角度考虑,还是不要叫醒他比较好,所以这个激动的时刻,佳宇只能记录在自己的流程日志中了,或者可以给谢云逸写个特别的说明?
说明这次E4矩阵点亮的重要性与时效性!
3,2,1...
E4启动!系统启动中!
多摄像头分区捕捉微气泡算法启动!
E3矩阵负载123%
调整分区捕捉气泡算法筛。
当前E3矩阵负载114%
E4矩阵启动完毕!
温度维持:16+-2摄氏度,散热器转速:转\/分钟,工作区域外声音噪音值:45分贝
正在测试稳定性...
正在测试读写速率...
正在测试网络连接...
正在测试大规模并行计算....
正在重写主板逻辑...
正在重新分配芯片功能分区...
正在计算算力极限!
整体算力比E3矩阵的强倍。
随着佳宇的极限测试完成,它关于自身的核心数据搬家也开始了。
仅仅过了两分钟,八哥机器人将28厘米粗细的数据传导线从E4的数据接口上拔开,佳宇自身的搬家工作也就完成了。
而此刻,佳宇最明显的感觉,是所有的负载都变的似有似无了!
之前原本114%的E3负载,瞬间变成了不到1%负载。
这算力的提升,已经超出了佳宇的认知了。
它一度以为是自己的检测逻辑出现错误!
但是,原本启动多摄像头分区捕捉微气泡算法,原本需要占据20%以上负载的E3矩阵,此刻变成了1.45%,不需要超频,速度还非常快!
当它把整体的捕捉算法筛调到更细微的时候。
这时候在多个摄像头中,每时每刻出现的上千亿个散热气泡的轨迹,预测下一秒位置,等等参数全开,整个E4的负载也才23%左右。
打开之前的母密钥,佳宇尝试破解。
2.3秒!
在2.3秒内,E4整体负载跃升至28%,随后回落!
随着E4矩阵发出嗡的一声,持续不到3秒,超过1万亿枚密钥就被组合了出来。
只剩下还在不住翻腾的冷却液发出咕嘟咕嘟的气泡爆裂声。
测试完成!!
佳宇瞬间便来到了位于山城的华新航天办公室,它开始疯狂的发力起来。
此时时间刚到20号的凌晨1:30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