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开元二年,秋。
帝国的铁蹄在休养生息一年的短暂宁静后,再次被磨砺得寒光四射。
自吞并燕、吴、郑三国,将辽东的骏马与铁矿尽收囊中后。
大武的国力如日中天,疆域之广,国库之充盈,兵锋之锐,四海之内,再无对手。
盘踞在关中平原的北汉,以为依仗山河之险,就想苟延残喘,简直是无稽之谈。
关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土地,东有函谷,西有大散,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四面关隘,易守难攻。
北汉在此立国二百载,虽正当强盛,但在大武面前不过是偏安一隅的藩镇罢了。
在大武的战争机器全面启动时,任何天险,都显得那么脆弱。
王新的旨意如同一道惊雷,从洛阳席卷天下——征北汉!
二十万大军,自京师集结,旌旗蔽日,甲光向日。
五万骑兵是其中的矛尖,其中一万身披重甲、人马俱铠的重骑兵,如移动的钢铁堡垒,四万来去如风的轻骑兵,则是收割生命的镰刀。
大军分为三路,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关中。
东路军,由主帅雷刚亲率主力十万,直扑关中东大门——潼关。
潼关,北临黄河,南靠秦岭,地势险要,自古便有“百二重关”之称。
拿下潼关,便可长驱直入,直捣北汉都城长安。
南路军,由关龚率领五万精兵,南下攻打武关。
西路军,由张科指挥五万兵马,佯攻大散关,牵制北汉西线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而秦弘的五万骑兵,则作为一支独立的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北汉朝廷,早已风声鹤唳。
三十万大军仓促动员,布防在各个关口。
然而,北汉的军队,装备落后,士气低落。
他们的主力,依旧是传统的刀盾兵与长矛兵,所谓的精锐,不过是三万披甲的普通骑兵。
潼关城墙上,守关将领大声喊道。
“传令下去,弓箭手准备,滚石擂木,不可有怠!”
潼关城墙下,雷刚勒马而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雄伟的关隘。
他没有急于下令攻城,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关将军,”雷刚转头对身旁的关龚说道,“炮兵阵地准备好了吗?”
这些年的军旅生活磨砺,关龚已经从一个文弱书生,成功蜕变成军中大将。
此刻他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司令,我的弟兄们早就痒痒了,您一声令下,不出半个时辰,我保证把潼关城墙给你炸出一条路来!”
雷刚微微点头,随即举起手。
刹那间,后方阵中,号角长鸣。
随着一声令下,数万名炮兵,在步兵方阵的掩护下,迅速调整角度,装填火药和实心弹和开花弹。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机械般的美感。
城楼上的北汉将领看得心惊肉跳,大喊道:“弓箭手,放箭!射死他们!”
一时间,箭如雨下。
然而,大武掩护的步兵都不用举起手中的盾牌,因为隔得太远了,根本造不成任何有效的杀伤。
“装填完毕!”
“瞄准敌城楼!”
“开火!”
炮兵军官猛地挥下手臂。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瞬间撕裂了战场的宁静,大地在脚下剧烈颤抖。
数百门火炮同时喷射出愤怒的火焰和浓烈的硝烟。
一颗颗黑色的铁弹,带着死亡的呼啸,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狠狠地砸在潼关古老的城墙上。
“轰隆!”
砖石碎裂,尘土飞扬。
坚固的城墙,在铁弹的撞击下,如同纸糊的一般,被硬生生砸出一个个巨大的豁口。
城楼上的木制结构更是被轰得四分五裂,守城的北汉士兵,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被气浪和碎片吞噬。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刻钟。
当硝烟稍稍散去,曾经雄伟的潼关城墙,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几处地段甚至出现了坍塌。
“全军,出击!”雷刚的声音冰冷而无情。
“咚!咚!咚!”
战鼓擂响,大武的步兵方阵开始缓缓推进。
他们没有呐喊,没有冲锋,只是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一步步逼近。
当他们进入一百步的距离时,领头的军官猛地一挥令旗。
“举枪!”
“砰!砰!砰!砰!”
下一秒,一阵密集的、如同爆豆般的枪声响起。
一万支燧发枪同时喷射出白烟和火焰,无数的铅弹汇成一道死亡之幕,精准地扫向城墙上的北汉守军。
北汉的士兵们还在为刚才的炮击而惊魂未定,转眼间就迎来了更为恐怖的打击。
他们身上的皮甲、铁甲,在燧发枪的铅弹面前,薄如蝉翼。
一排排士兵被击中,身体被打得血肉模糊,惨叫着从城墙上跌落。
“装填!”
前排的士兵迅速后退,后排的士兵上前一步,举枪,射击。
“砰!砰!砰!砰!”
又一轮齐射。
北汉的防线,在这场冷酷的、有条不紊的屠杀中,彻底崩溃了。
他们的弓箭射程够不到,他们的勇气在绝对的技术代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冲啊!”
潼关,这座被北汉视为不可逾越的屏障,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宣告陷落。
……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