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汇聚八方智慧,打一场有充分技术准备的仗!”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他目光扫过众人,“此次会议决议及《苏北治碱第一期工程规划纲要》,将形成正式报告。”
他略微停顿,清晰道:
“一份,报送汉东省委,抄送周明光、孙亚军书记。
一份,急送华东局,请求审议与支持;
最后一份,由我亲自审定后,以密件形式,直送北平。”
“唰——”会场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直送北平。
这四个字重若千钧,意味着这项工程已不仅仅是地方事务,而是摆上了国家最高层面的案头。
这既是莫大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在专区第一书记,刘德旺和第二书记赵永泉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
谁都明白,这份报告将带着他们的名字和肩上的责任,一同呈送上去。
刘德旺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是原本略显松弛的坐姿,不易察觉地调整得更为端正。
他端起桌上的搪瓷缸,缓缓喝了一口水,目光低垂,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仿佛在重新审视上面的每一个字。
唯有熟悉他的人,才能从他微微抿紧的嘴角,看出其内心的波澜——这步棋,必然带着苏北闯出一条生路,而他是否能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全系于此……
他身旁的赵永泉,反应则稍微直接一些。
他下意识地抬手,用手指抹了一下额头,尽管那里并没有汗。
随即,他拿起钢笔,在面前的报告空白处快速而用力地写下了几个字,像是要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又像是借此动作来平复心绪。
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骤然加重,但一股被委以重任的干劲也随之涌起。
陈朝阳将这一切细微的反应尽收眼底,为这次会议定下最终的基调:
“我们要让上级看到苏北人民改天换地的决心,也要让北平听到苏北大地渴望新生的呼声。
此项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必须争分夺秒,也必须程序严谨,不容有失,都清楚了吗?”
“清楚!”
台下响起了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回应。
“散会!”
他没有再一个字,利转身。
整个会场在极致的寂静后,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几乎要掀翻屋顶。
这掌声里,再没有半分犹豫和客套,只有被彻底点燃的斗志与决心。
许多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同志,眼圈泛红,紧紧抿着嘴,用力地鼓着掌。
他们从这朴素的誓言里,听到了熟悉的号角声,那不是冲锋陷阵的号角,却同样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
为了那些没能看到胜利的战友,为了曾经许下过的诺言,这场向贫穷和后发起的进攻,他们,义不容辞。
陈朝阳背后的掌声如鼓,为他送行,也为他见证。
一场改造山河的史诗,就此拉开了序幕。
豪言壮语,但那股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态度,已经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