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通过举报、网暴,甚至违法的手段,来迫使作者‘退圈’。
某着名学者就指出,这种趋势其实是读者把现实中的性别焦虑投射到了网文中。
本来适度的审视是好事,但极端化之后,就变成了‘事无巨细的审判’,这样反而把创作的多样性给扼杀了。
在当下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网文作者这个职业变得越来越危险了。
很多人都觉得网文作者挣钱多,可实际上,他们不仅挣钱少,还得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开盒’这件事,已经成了网文作者们最深的恐惧。
就像陆平生,她报警之后,警方虽然锁定了举报者的手机号,但因为现在匿名技术太发达了,很难去追责。
翠云小说网作者许敏就无奈地说:‘我每一天都在为被开盒做准备。’
网文,本来应该是作者们自由挥洒灵感、表达情感的一片天地。
可如今,却因为一些极端的审判,变得危机四伏。
创作自由,这本该是每一位作者最基本、最珍贵的权利,现在却变得如此脆弱。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才能让网文作者们摆脱这种恐惧,重新找回创作的自由和快乐呢?
这不仅仅是网文作者们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
希望在未来,网文的世界能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每一位作者都能安心地创作,让文字重新绽放出它应有的光彩。”
林婉儿闻言,愤愤道:“可恶!”
雷小燕害怕道:“太吓人了!”
林婉儿追问道:“那‘厌女’现在是不是成了毒点呢?”
高传龙分析道:“‘厌女’在当前网络语境中确实已成为高敏感的‘毒点’,其本质是性别议题极端化与网络审判文化共同催生的语言暴力现象。
这一标签的滥用正导致创作自由与理性讨论空间被严重挤压。
‘厌女’的泛化解读使任何涉及性别角色的创作都可能被贴上标签,导致作者面临举报、网暴甚至‘开盒’威胁。
‘厌女’成为毒点的根源在于性别议题的极端化。
部分读者将现实中的性别焦虑投射到虚拟作品中,通过道德审判获得群体认同感。
例如,对‘雌竞’的批判从反对女性内部竞争演变为对任何女性角色互动的否定,甚至将‘闺蜜反目’情节等同于‘背叛女性联盟’。
这种逻辑下,创作必须符合极端化的‘爱女标准’,否则即被视为‘敌方’。
当‘厌女’成为网络暴力武器,创作者被迫自我审查。
部分作者为避风头删除作品,或采用模糊性别特征的写作手法,导致创作同质化。
更严重的是,这种审判文化正在形成‘文字狱’效应:
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表述都会被无限放大,最终扼杀创作多样性。
‘厌女’标签的滥用反映了网络空间理性讨论的退化。
真正的性别平等讨论应基于具体文本分析,而非情绪化宣泄。
当‘鉴厌女’成为流量密码,当举报成为政治正确,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创作自由,更是通过文学反思性别问题的可能性。”
雷小燕小声道:“多谢龙哥提醒!”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