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做过实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做过实验(1 / 2)

虽然有点麻烦,但能让大臣们知道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也能保证一定的透明度。

之后,朱祁钰又看向王直和周忱。

王直暂时不提,周忱主要负责的是水利工程。

华夏人从来不是等到洪水来了才去造船的,几千年来,江河湖海的变化,一直都在华夏人的掌控之中,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徐珵上奏的治河三策,我看过。他提到安置水门水闸,开挖支河,疏通河道,但内容不够具体,没有计算人力成本,只说了开凿了三百多里河渠,把黄河引到清河,过程太模糊了。周爱卿,你有没有详细的解释?”

被派去治理黄河的徐珵可不是闲着,为了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他干得比谁都认真。

“回陛下,臣也问过,之所以要开挖多条河道,是因为徐珵做过实验。”

周忱站出来,开始详细解释。

徐珵为了验证自己的方法,做了一个很直观的小实验。

就是拿两个容量相同的水壶,一个水壶上打一个大洞,另一个水壶上打五个小洞,大洞的面积刚好等于五个小洞加起来的面积。

结果是那个有五个小洞的水壶先流完了水。

所以徐珵觉得,与其挖一条大河,不如多开几条小渠,这样治理黄河水患更有效。

历史证明徐珵是对的。

但他们只是粗略地算了一下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

因为征召的劳工不但不给钱,连吃饭、穿衣、工具都要自己带,算是真正的白干活。

现在时代不同了,周忱也明白,得给点好处,不然容易出事,像南方那样。

“臣大概估算了一下,至少需要六万名劳工,如果每人每月给一两银子,一年就是七十二万两,再加上吃喝用度。”

朱祁钰听了周忱的话,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大明后来没钱,各地

不断。

因为内库的钱原本是靠下西洋维持的,后来停了,后面几个败家子把钱都花光了,又没给百姓补偿,时间一长,自然就

了。

再加上军费这块大头一直没解决。

“朕要详细的开挖计划,如果确实需要,陈卿,治理黄河有利于漕运,也有利于商业,可以增加税收,你觉得怎么样?”

他望着陈循,发现陈循也在低头沉思。

他知道,基础建设越完善,商业就越兴隆,陈循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这边几十万,那边几十万,刚拿到的钱还没焐热,就要分出去,陈循心里确实有点不乐意。

“回陛下,臣会和周尚书一起处理这件事。”

陈循知道,皇上问这话,其实是在让他点头,但他不能太爽快地答应。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珍惜。

一旦习惯了花钱大手大脚,哪天突然要节省开支,可能就撑不住了。

朝廷也是一样。

不过今天这次朝会,也让许多大臣意识到,大明其实很缺钱,不像正统年间时想象的那么富裕。

就连仁宣时期积攒下来的一点积蓄,如果要大规模发展,也不够前期的花费。

“以后递上来的奏折要实在,朕要看得明白,而不是满篇之乎者也、不知所云的华丽文章。”

朱祁钰趁机对收到的奏折内容做了调整,那些空泛无用的,比如今天天气不错,来拜见皇帝之类的,他一律禁止。

朝会结束后,朱祁钰把陈循叫到了王府。

陈循早有准备,脸上露出一丝苦涩。

他原本以为自己很聪明,拿下了市舶商税七成的利润,已经算是不错了。

但现在他才明白,最初只切掉三成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朱祁钰面带笑容,看着一脸不开心的陈循说道:“陈尚书,来,喝点茶,这是迎春茶,刚炒的,用的是春天最早的新芽。”

陈循听了,小声说:“谢陛下。”

说完便拿起茶碗,揭开盖子,茶叶的香味有点甜,但入口却带着苦味,让陈循觉得自己更难受了。

他刚喝了一口茶,朱祁钰才说:“那三成的钱,朕会让兴安去拿。”

内帑属于内承运库,由掌印太监管理,虽然归户部管辖,但官员只能申请调用,不能随意动用。

“陛下,如果拿了三成,兵部、工部和吏部那边怎么办?”

陈循苦笑了一下问道。

“陈卿,虽然各部门都有急事,但事情有轻有重,总得有个先后顺序,这不正是你户部该做决定的时候吗?”

朱祁钰喝了口茶,笑着说。

虽然听起来每个部门的事情都很紧,但掌握着大明财政的陈循,自然可以让他们慢慢等。

陈循看着朱祁钰,心想,这恶人还得自己去当!

他想了想,还是咬牙说道:“请陛下给臣一点时间,臣一定想出个办法来。”

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问题,总不能像曹操那样,把船连在一起当水军,结果被周瑜一把火烧了赤壁吧?

陈循在王府里待了很久才离开。

自从京城开放海禁后,运河的漕运反而更加繁荣起来,原本担心海运会影响河运的局面根本没出现。

各种各样的货物不断运往京城。

以前朱棣

富人搬到京城,现在各地的富人都主动往京城搬。

他们带来的钱涌进了这个大市场,连小商小贩也跟着赚到了好处。

虽然人越来越多,但京城治安一直很好,毕竟是天子脚下,街道干净又整洁。

这种内部循环让很多文人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他们称赞大臣,称赞将军,却从不提皇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