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再次强调了旗帜的重要性。
从征集旗帜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虽然不能收集全国的意见,但也算是广泛听取了各方建议。
兴安让黄门把纸张分发出去,交给朝臣轮流传阅。
最后,大臣们选出了五种图案:日月旗、黄龙旗、太阳旗、龙团明字旗和红日旗。
红日旗并不是后来日本的那种白底红日,而是黄底红日,周围还有一圈像火焰一样的红色布条。
龙团明字旗就是在明字旗上加了五爪盘龙。
太阳旗是一个淡黄色的圆,外面被一个有十二个尖角的菱形包围,象征太阳,十二个尖角代表十二时辰。
这五种图案经过再次挑选,还没最终确定。
朱祁钰看着这五种图样,看向高谷,说:“这五种图案要印在报纸上,作者每人赏五十两银子,如果最后被选中,还会另有奖赏。”
让百姓参与进来,可以
增强他们对国旗的归属感,这点很重要。
高谷领命退下。
“陛下,广宁伯刘安禀报,辽地茂山发现露天铁矿,带有磁性,
工部已经派人去勘探。另外,贼人董山等人扰乱我边寨,逃到了
国境内,请求陛下命令
将其抓回。”
于谦见高谷退下,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
王李裪去世,由王世子李珦摄政。”
“朕知道了。”
朱祁钰点点头,一旦大明下令,
必然会有反应。一座铁矿而已,还没探明储量,
不会因为这事和大明闹僵。
听到这话,于谦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登州备倭城的日本使臣麻达二郎上奏,说浙江舟山和东番的小琉球可能有倭寇,还附上奏折,请陛下过目。”
说完,他把奏折高高举起,递到朱祁钰面前。
朱祁钰也有些惊讶,麻达二郎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显得有点突然,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使臣做出这样的举动。
他翻了翻奏折,然后抬起头看向于谦,又看了看陈循,最后又回到奏折上。
过了许久,朱祁钰把奏折盖上,放在一边,说道:“如果以前,大明有天下无敌的水师,这些小小的舟山、小琉球的倭寇,不过弹指之间便可消灭。可是现在水师已经松懈,从大沽口就能看出端倪。”
他说着,目光扫过紧操练水师,传旨舒良,天津船厂要什么就给什么,朕要组建一支舰队,一支能横渡大洋的舰队!”
“臣领命!”
于谦重重地行了一礼。麻达二郎的奏折显示出倭国内部一片混乱,如果说有战略机会的话,这正是时候。
可惜大明还没准备好远征海外,所以皇帝只提到了近海。
而陈循则眯起眼睛,目光在朝臣中来回扫视,像是在盯着谁,看谁敢阻挠水师的重建。
水师耗费巨大,但这笔钱必须花,否则哪来的银子?
难道都便宜了那些身份不明的海盗吗?
天津能收这么多的市舶税,按皇帝的说法,像天津这样的港口,随着开放海禁会越来越多。不说别的,光是浙江沿海和福建沿海,就有很多地方适合建港口。
光是想想,就觉得像是躺在银矿里。
陈循当然不会让这个过程被阻碍,谁要是敢挡路,那就是跟大明朝的钱袋子过不去。
这可不像下西洋,好处全被皇帝拿走了!朱元璋是个很有主意的皇帝。
就连驿站,他也根据胡元时期的驿站做了改进。
就像后世的陆海空快递一样,朱元璋把驿站分成了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三种。
水马驿每隔六十到八十里设一个,根据重要性,每处配备五匹到八十匹不等的马;水驿也差不多这样。
如果说水马驿是基础,那急递铺就是关键,每隔十里设一个,专门处理百里加急的军情文书。
最后的递运所,就是用牛、驴、骡这些牲畜来运输朝廷的物资和军需,负责运送粮草。
朱棣北征的时候,前线能不断得到粮草补给,靠的就是递运所。
宋新是河西驿的驿丞,负责管理从天津到京城之间的一个驿站,没有官职品级。
官道上车马不绝,货物来回不停,连带行人旅客也多了起来。
李贤上任的路线走的是官道,朝廷对他非常重视,所以这次随行的人不少。
连同从京城挑选出来的有经验的衙役也一起护送。
朝廷几乎是直接把整个班子都搬到天津来了。
马队走在官道上,路上的行人纷纷避开,躲到两边去了。
商辂考中进士后,一直在翰林院当修撰,现在是翰林院侍读,平时都在翰林院研究古书,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官道这么热闹。
简直人山人海。
到了河西驿,队伍停下来休息,因为这里已经算是出了京城,进入天津了。
宋新早就听说了消息,赶紧从驿站里跑出来迎接。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