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
他嗤之以鼻。
他用两年的时间,十三起案子,顶着社会舆论和高层施压,找到了“金盏花”这个主语背后的真凶。
然后,就该像他计划的那样,他雄赳赳气昂昂的,把真凶抓捕归案,把荣誉勋章摔在一群丑恶媒体的脸上,给这案子画上圆满的句号,给他的刑警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惜,他低估了那个两年引发了十三起凶杀案的真凶,他还是年轻气盛。
他把自己拟定的虚假的抓捕方案透露给了媒体,想着借媒体之口,倒逼真凶,让她着急,让她自漏破绽,他再用只有队里知道的,真正的抓捕计划,抓人。
为此,不明真相的高层给他狠骂了一顿,连带着他的队长一起骂。
私联媒体是要挨处分的。
他和队长两个人,一边舍生忘死地抓人,一边还得写个五千字检讨。
结果,他带着人,带着五千字检讨也没能磨灭的斗志,在准备收网的那一天,在大雪纷飞的冬日。
一个视频发到了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浪浪抽在他脸上。
真凶——一个高高胖胖满脸雀斑的中年女人,录下了视频,讲述她在这两年里为什么要制造金盏花连环杀人案。
她说她看见了少女裸身昏迷在荒野,她听见了幼童和妇女的呼救声,她经过高楼时,一无所有的中年人正想跳楼轻生。
她哭诉弱者的无力,控诉法律的不公。
她说她是在帮住绝望的受害者们,用死亡换取救赎。
她说得字字锥心,句句刺骨。
视频最后,她在悬崖之上,一跃而下。
她自杀了。
网络上活在玻璃樽里的人们,被真凶的声泪俱下和自杀谢罪,感动得一塌糊涂。
于是,犯罪者得到了怜悯,打击犯罪的人成了众矢之的。
真凶以一个英雄的形象死了,把警队的人衬托得像个小丑。
高层一发火,全队开始写检讨,写完还在警局内部公示。
他想象的勋章没了,案件画的句号也不圆满,刑警形象在媒体眼中更是一落千丈。
郁临回忆到这儿,深吸了两口烟,顺着车窗扔掉烟蒂。
其实,搞出个这么个结果,他没什么可后悔的。
纵观那两年,他唯一后悔的只有一件事,也是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两年,陆续十三起案子中的第一起,家暴案,妻子用自制的手枪枪杀丈夫。
不是因为这案子多与众不同,甚至在一众案子中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破绽最多。
他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那起家暴案是他离真凶最近的一次,那个妻子枪杀丈夫的计划和自制手枪都是真凶提供的。
他后悔的是,妻子认识真凶,她是为了袒护真凶才自杀的,他却看了几个证据,就潦草地判定了是妻子因为杀人后,长久堆积的激愤一扫而空,加上对未来的绝望而自杀的。
如果,他再细致些,不,如果他不自负,踏踏实实的搞审讯,按照流程办案,好好的磨磨脾气,可能,就不会有后边的案子了,就不是金盏花连环杀人案,而是金盏花杀人案。
郁临又掏出一根烟点叼在嘴里燃。
“一晃儿十年了啊。”
他百感交集。
好像,他的刑警生涯,就跟这一个案子杠上了。
金盏花连环杀人案。
他还是习惯这么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