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会呈现出“象”,“象”是包罗万象的象,也就是所谓的“物生有象,象生有数”,椁盖内侧的古卦很是繁杂艰深,但大体上,与今时今日的《易经》卦象相差仿佛,只是在细节上更为驳奥。
林熙看后久久无语,直到邓小雨几人问他,他才回过神来,然后整理好思绪,告诉大家卦象的内容是:“坤上坤下:坤为地,爻用其六。此爻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疑似鬼国遗留的石椁椁盖内侧,用类似文字的古老符号,刻出“坤为地”的图形,并在图形的
《周易》云:“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周易》是周文王整理推演而出的《易经》,但林熙从椁盖内侧的卦象细节发现,这只卦象并非对应周代的《周易》,而应该对应商代的《归藏》。
间接说明,这口石椁与“鬼国”无关,而是“混沌海”内通天之民后裔的杰作。
《归藏》以“坤”卦为首,是以椁盖内侧的卦象正是《归藏》首卦……
时至今日,《归藏》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林熙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只知道《归藏》“坤”卦有一句原文: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这一句原文,正好对应《周易》“坤”卦的上六爻辞。
所谓龙战于野,是其道穷也,是故血溅玄黄。
椁盖内侧的卦象,林熙虽知道其原理,却还是完全看不懂。
巧合的是,他昨天傍晚心血来潮卜算的卦象,正好也是“坤”卦,此“坤”卦虽是《周易》的“坤”卦,但爻用其六,正好就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变爻之后,则得出:下坤上艮,为“山地剥”。
“山地剥”主,高山附于地,因“艮”和“坤”都有剥落之象,故此卦喻君子困顿,前途败坏。
无论“龙战于野”,还是“阴盛阳孤”,都是大凶的卦象。
前后两个卦象不谋而合,林熙心里登时如战锤擂动巨鼓,“嘭嘭嘭”跳个不停,几乎让他的心包炸开……
难道天意注定如此,此去“混沌海”功败垂成?
他竭力控制住不安的情绪,为其他人讲述“坤”卦之象:
“坤”卦上下皆由“坤”组成,卦形皆为阴爻,均取地为象,象征柔顺宽厚,是以历代称此卦为“阴之纯,顺之至”。
坤卦以大地为象,以顺为义,其元、亨之德者,乃特指地配合天,能开创化生万物,而使之亨通,而行天者莫如龙,行地者莫如马,而牝马能行地而健,又至为驯顺,故取为坤德之象,则坤卦利于固守如牝马顺而健之正道,而“地”在配合“天”生成万物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辅助“阳气”的“阴气”,故全卦揭示具有顺柔气质的阴柔元素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明创造宇审万物的辅从力量。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