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同样摘下口罩,露出欣慰笑容的陈阳,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这不言而喻的笑容之中。
术后,石川绫子被立即送入ICU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护。
在文浩东和荀佳宏的中医药强力干预下——包括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汤药,以及特定穴位的针灸刺激——她的恢复情况出乎所有R国医护人员意料的好。
原本极度虚弱、气血两亏的身体,在中药的精心调理下,气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恢复,精神状态好转,连手术伤口的愈合速度也明显快于常规预期。
一周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身体机能恢复良好,顺利达到了进行第二阶段治疗的条件。
第二战役,目标——颅内那两个高风险动脉瘤。
这次,主战场转移到了设备先进的介入导管室。
屈浩然身穿数十斤重的沉重铅衣,如同即将踏上战场的重甲武士,在DSA机实时生成的清晰影像引导下,将细如发丝的微导管,如同穿针引线般,凭借高超的手感和空间想象能力,精准地送入石川绫子大脑深处那异常扭曲、如同迷宫般的血管网络中。
屈浩然的目标,是两个位于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这两个瘤体位置很深在,形态不规则,一旦破裂,瞬间的出血就足以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这个过程对操作者的技术稳定性、三维空间判断力和耐心都是极致的考验。
屈浩然紧盯着高分辨率显示屏上实时变化的血管影像,双手却异常稳定地操控着手中的导丝和微导管,小心翼翼地释放着一个个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的铂金弹簧圈,将它们如同填塞仓库般,精确、致密地填入动脉瘤腔内,直至在造影上确认瘤体被完全栓塞,不再显影。
陈阳同样站在屈浩然身后,盯着屈浩然的每一步操作,陈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颗定心丸。
“微导管头端角度需要再逆时针调整大约三度,注意避开那个供应脑干的重要穿支血管。”
“这个瘤颈相对宽大,考虑采用辅助支架技术,先释放支架,再通过网眼填入弹簧圈,防止脱出。”
“注意微导管在血管内的张力,避免过度牵扯刺激瘤体本身。”
在陈阳远程的精准“导航”和关键时刻的提醒下,屈浩然感觉自已仿佛进入了某种“人机合一”的最佳状态,操作越发流畅自信。两个被R国神经介入专家视为畏途的高难度颅内动脉瘤,被他一鼓作气,成功栓塞!
当最后的脑血管造影确认两个目标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而在瘤动脉及其所有重要分支均通畅无阻时,屈浩然才长长地、彻底地吁出了一口憋了许久的浊气,巨大的成就感和如同潮水般涌来的疲惫感同时席卷了他,几乎让他虚脱。
连续两场高难度、高风险手术的成功,像两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原本等着看笑话的R国专家脸上。
山本一郎的呼吸都显得急促了,如此高难度的手术,竟然真的在陈阳团队手中完成。
这简直就是奇迹。
陈阳团队这一次可谓是一战封神。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