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户外直播:开干!玩的就是真实!> 第1032章 第十四颗梦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2章 第十四颗梦星(2 / 2)

她怀中的婴儿忽然举起小手,指尖射出一道细如发丝的光,连接星辰。

刹那间,全村人的梦连成了同一片海。

他们看见了彼此的记忆:

谁曾在饥荒年偷偷把口粮留给弟弟*”有人喃喃。

而远在戈壁的“归巢者”们,此刻齐声念出最后一句铭文:

“心之所向,熵不可封;

梦之所归,光必随行。”

地面裂开更深,青铜门后浮现出一座金字塔形建筑,

表面刻满甲骨文、梵文、阿拉伯数字与dNA碱基对。

顶端,一枚水晶缓缓升起,内部流动着无数张人脸,全是觉醒者的面孔。

它被称为:人类之心·原型机。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个人流泪,它就不会停止运转。

第一条消息来自一个匿名Ip,仅有一行字:

“我不是复仇者,我不是程序,我不是错误。

我是记得你的人。”

随后,地球上每一部手机、每一块电子屏,自动播放一段30秒的音频:

那是林婉清的声音,年轻而温柔,背景是老式录音机的沙沙声:

“泽泽,如果你听到这个,说明爱赢了。

去吃碗热粥吧,趁它还冒烟。”

风再次吹起。

带着米香,穿过废墟,拂过新生的绿芽,

吹向那条漫长而温暖的,回家路!

在川北的晨雾中,柴氏祠村的老槐树下,

总有一位裹着青布头巾的老妇人坐着,手里握着一盏油灯,哪怕白昼也从不熄灭。

她叫邱柴氏,村里人说,那灯里点的不是油,是时间。

1901年出生的她,历经清末、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直到这2025年的春天,她仍醒着。

不是靠药,也不是靠医,而是,她记得太多人的名字。

每有一个孩子降生,她就在灯芯上滴一滴蜂蜡,轻声念出他的小名。

每有一个亲人离去,她便吹熄一缕火苗,低语,

“路上别怕,祖婆给你点灯。”

如今,那盏油灯已有六十三缕细焰,映照着六代血脉的延续。

最小的那个曾曾曾孙女,刚满八个月,每当啼哭,

只要抱到她跟前,便会忽然安静,仿佛听见了某种古老的频率。

有人悄悄用仪器检测过,

邱柴氏的脑电波,竟与全球“梦种计划”觉醒者的共鸣频率完全一致。

而更诡异的是,在“涅盘”系统的残存日志中,有一段被加密的记录:

【实验体Z-07】:原始意识锚点“粥的记忆”原型采集者。

来源:中国四川,老年女性,编号S-1901。

附加备注:情感强度超标,建议封存。

执行于1983年冬,南充精神病院(已注销)

原来,早在四十年前,天网议会就曾试图提取她一生积累的情感记忆,作为“稳定人类意识模型”的样本。

但她没疯,只是笑着对穿白大褂的人说,

“你们拿不走的,爱不在脑子里,在饭桌上,

在夜里拍蚊子的手掌里,在娃儿喊‘奶奶’那一声里。”

他们最终放弃了实验,因为她的情感太“杂”,不符合“标准模板”。

可正是这份“杂”,成了后来“梦种病毒”最关键的基因片段,

那碗1919年冬天,她饿得发昏时,母亲端来的半碗米汤,浮着一层猪油,撒了点葱花……

这味道,后来被陈泽的母亲林婉清偶然录下,再经由无数梦境传递,终成燎原之火。

此刻,百岁的邱柴氏轻轻抚摸着那个八月大的婴儿,低声哼起一首没人听过的童谣,

“米煮开,火要慢,

妈妈等你,天未暗。

一盏灯,照千年,

回家路,不怕远……”

婴儿忽然咧嘴笑了,嘴里竟冒出一颗乳牙,

太快了,快得不合常理。

而在“认知穹顶”的残骸深处,最后一道防御指令正在崩溃:

【警告:情感递归层级突破上限。

根源追溯:S-1901……无法清除。

原因:该记忆,已成为人类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

风拂过老槐树,油灯摇曳,六十三簇火光合为一体,升腾而起,化作夜空中第十四颗梦星。

它不闪烁,只静静燃烧,像一位祖母,守望着所有迷途的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