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中兴阁外,项稷竟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浩然正气",整座楼阁都焕发着淡淡的白光,临近更是洗涤身心,净化念头,引人向善,忍不住去思索山河社稷,天下民生之事,很是神异。
在这股正气影响下,他体内的三股内劲都安分了不少,收缩到了各自的穴窍内蛰伏,堂皇正道,以德服人,以势压人。
而文武考核一共进行两天,这第一天上午,则是汇聚诸内院弟子、儒士以及学士前来旁观,看看是否有合乎自己心意的苗子与人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掌权者,自然就是:三辅之一,出任京兆尹的杨彪,背靠弘农杨氏;位居博士,治学广教的大儒卢植,将要赴任九江太守平叛;议郎蔡邕,通音律,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自创“飞白”体,以艺通武,号称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原本还有一位大儒郑玄,可惜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落入了天牢中,至今不曾出来,不过余威犹在,仍旧庇护着梅花观一系。
“如今士族集团的处境可谈不上好啊,宦官太得势。”在项稷看来,洛阳书院,显然就是代表着士族集团,与宦官集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郑玄等人便是因此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遭劫,一众清流士大夫也因此逃亡避难。
不过,较为有趣的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反而没有与书院扯上关系,据传其在朝中地位稳固,游走宦官与士族之间,始终保持着己身优势。
而袁绍之所以不被宦官待见,也是他有意要走出不同于正统继承人袁基的一条路来,那便是养名望亲近清流士大夫,争取清流士大夫的支持,与袁家原本的路线不同,甚至一度招致宦官不满。
念及这些,项稷一声轻叹,迈步走入了阁内。
而今,正是书院下人最忙碌的时候,各种接引安排,还有诸多器皿、茶水,食物的调配,乃至是一些疗伤草药的准备,都是一项冗杂繁复到极点的事务。
数百人进入阁中参与考核,虽然最后剩下的只有几十人,但这之间的消耗与安排,也不是轻松活计,而在中兴阁后方,立起了一座座掺杂了铁水的黑色石台。
这便是考校武学的场地,由一众参与者比武较技,合共三座黑铁石台,足够承受他们这些后生的摧残了。
“山河兄?你果然也来了。”
就在此时,熟悉的声音响起,项稷回头一瞥,正见结伴而来的刘阳与李雨二人。
依旧是红衣蓝袍的打扮,他们一個背刀一个负剑,走的是冀州书院举荐前来入试的路子。
项稷也算是与他们相似,为卢氏麾下幽州范阳书院所举荐。
“自冀州一别,也有月余不见了。”项稷微微颔首,三人也算是有些缘分,干脆也结伴而行。
一路上,各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