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句话,陈锦年的脸上挂着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我没见过猪跑我还没吃过猪肉吗,我手里是线下生意的,他们是怎么玩的,我一清二楚,现在有很多国产品牌在国外注册,把自己包装成国外品牌,然后往自己身上疯狂贴小日子三德子的工匠精神,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虚空造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至于你的做法,只是比他们好一点而已,收购一个品牌,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挂收购来的标,国内国外一起卖,在国内讲品牌传承,在国外宣传中国制造,这招放在汽车领域都玩烂了,好几个品牌都是靠这招借尸还魂弄出来的。”
对于刘铮的玩法,陈锦年是相当看不上的。
短期看确实是捷径,利用认知局限和崇洋媚外的心理来取巧,但是长期看,现在逃得每一节课,将来都要连本带利的还上,如果还不上,没法扭转公众对贴牌的认知,发展到顶点也就是三流企业。
市场繁荣的时候有你一口汤喝,市场饱和后,第一个死的就是逃课的品牌。
“没见过猪跑,你是不是说错了。”
马思纯发现了华点。
“我现在去哪见猪跑啊,而且就以现在的规模化养殖,大多数猪可能没有见过自己全力奔跑的样子。”
陈锦年随口解释一下,然后继续和刘铮聊。
“我是不建议你这么玩,你要是收购个品牌做产品设计和技术背书,可以,就像吉利搞的那套模式,但你要是把国外的品牌搬到国内,直接原地复活,我的建议是趁早放弃,没有意义的。”
刘铮低头沉思,仔细考虑其中的利弊。
过了良久,刘铮问了一句。
“你认为国外品牌的公信力会在国内崩塌?”
“早晚的事,以前国产品牌主做中低端,是时代的局限性,不是个别企业能扭转的,但随着发展,国产品牌是一定要往高端冲击的,一旦某些国产品牌等在高端立住,打破现有的的认知,国外品牌就会遭遇一轮巨大的冲击。”
陈锦年讲到这,稍微停顿了一下。
“只是时间点,我不太好判断,但你现在入场确实是太晚了,假如你好好经营一个国产品牌,五六年后,消费者会认可你,可你要只想借鸡生蛋,五六年后,有没有你都不一定了,现在是技术大于品牌的时代,吹是没有用,你得先干出来,你要是真有钱,不如收购一个研发中心,成立一个设计部门。”
“摩托车这玩意,两极分化严重的狠,工具车,皮实耐用是刚需,所以日系占绝对统治地位,但玩乐车,颜值决定一切,只要长得好看,所有的缺点都可以包容。”
等陈锦年讲完以后,两人再次沉默了。
因为刘铮的想法和陈锦年的观点,并不是能用对错判断的,两条路都有人在走,就证明两条路都是有道理的。
但具体到选择哪一条,就需要看目标了,定位不同,选择自然不同。
过了一会,陈锦年看到从摄制组领到任务的南曼汐在向他招手,便开口说道:
“铮叔,我们要继续拍摄了,你先在这里休息,等不忙了,我们再聊。”
“行,你们忙。”
刘铮赶紧挤出笑脸,可心里,明显还在考虑陈锦年所讲的内容。
毕竟收购一个品牌,不是一笔小数,再加上品牌没有实体价值,一旦选错了,连反悔的余地都没有,可能十几年都找不到愿意接盘的下家。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