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丽再一次到研究所送饭时,申城绵延多日的黄梅雨已经停了,不过此时芳菲已尽,只剩素白的栀子花散得满城馥郁的花香。
这天她带的是申城特产,白斩鸡。特地去买了农户的三黄鸡,又请教了邻居阿婆才做成的。想着那两个肉食男人吃饭的样子,明丽心里隐隐升起了些期待。
但她随即收敛了脸上雀跃的神情。不能给他太多鼓励,她还没拿定主意呢。
但进了办公室,却发现气氛有点怪。陈老和孟千里的办公室是挨着的,一墙之隔还有一扇门开在墙上,以供内部通行。以往每天上班,隔一段时间两人就要说上两句。主要是遇到要拿主意的事,孟千里会跟陈老讨论下,或者报备下。而陈老那边则是在翻看前面半年的实验数据和报告,遇到问题也要找孟千里问两句。
真是亲密的上下级关系。这是明丽前两次的感慨。不过今天,她在外公的沙发上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一本西蒙波伏娃的《名士风流》都看了四分之一,也没见俩人说过一句话。
真是怪了,明丽想,外公几乎是把孟千里当作了关门弟子。他一向对学生的感情比对儿女的感情更深,难道还能对自己的得意弟子有什么意见不成?
办公室的气压有点低。明丽探过头,偷偷朝对面办公室看了看,孟千里整理了几份文件之后,就拎着安全帽准备出去了。看来是要去车间查看机器组装进展。
这都到饭点了,还去车间?明丽咬了咬下唇,不明所以。
到底发生什么了?她起身出去,想去找小赵打听一下。然而在隔壁办公室门口看了看,小赵的办公桌是空的。
明丽无奈,看看时间,只好回去跟陈老开了饭。吃饭时陈老一脸严肃,看来是打算守口如瓶了。
到底怎么了?明丽越来越好奇,那两男人年纪加起来都超过100岁了,还能闹别扭?明丽想想就觉得好笑。
收拾好碗筷,明丽在办公楼各层间转了一圈,终于得知了原委:原来孟千里和外公发生了争执。
陈老回归实验室之后,对项目规划做了点调整,主要是针对进度预期的。他觉得孟千里的计划表太激进了。按照表上的规划,如果一切顺利,整个项目几乎只要两年多就完成了。
科技部的预期是,五年内成功验收,能够参与公海勘探,拿到优先开采权就算项目成功。
海洋探采设备实验室从立项、审批,到团队组建,前期用掉大半年时间。实际留给团队研制钻机的时间大约四年多一点,确实不算太宽裕。然而这份时间表实在太赶了,要压榨项目成员的每一分精力,挤压他们很多的工作时间。
陈老觉得没必要,科技发展是万里长征,这又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科研工作者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分配精力。
下午一点半左右,孟千里又拎着安全帽回来了。明丽想问问他午饭吃了没有,但看他一脸严肃地走到了外公办公桌前,于是把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陈老,”孟千里说,“我明白您体谅大家的苦心,但是这份进度规划表不是我一个人定的,而是课题组开了会,大部分人表态同意的。换言之,是大家共同决定的。您也得听听我们大家的意见。这个时间表是赶了一点,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之所以把第一次海试的时间定得很靠前,是为了万一出现问题,给项目留下大一点的容错空间和回旋余地。”他说完就抿紧双唇,看着陈老。
陈老看了他一眼,微叹了口气,“你们那份计划表怎么出来的以为我不知道吗?都是一帮年轻的激进分子表的态吧?搁军队里就是一帮鹰派,但鹰派是个褒义词吗?兵家说上战伐谋,可没说上了阵就要没脑子一顿乱冲。你们这帮鹰派里是不是包括那三个辞了职的啊?冲劲是有,现在都冲到深圳去追逐金钱了。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是更要理性,定个合理目标合理计划,持之以恒才是重点!记住,持之以恒!”陈老说到最后用食指点着桌子,直敲了十几下才停下来,把明丽吓得一愣。她几乎没怎么见过外公这么发火。
“激进一定成功吗?即使成功没有副作用吗?”陈老继续说,“小赵的肺炎刚好,你不想把大家伙都累倒下吧?”
孟千里不说话了。
明丽没想到外公口才那么好,居然不用领导权威,而是直接把孟千里说服了。
新的规划表定出来,几乎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都往后推后了大半年。陈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个环节都做实做细了。
孟千里还是保留意见,但他憋在心里没说。其实他不认为前期基础夯实了,海试时就能不出意外,陆地实验的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差异太大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