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筑梦深海> 第31章 陆地钻进试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陆地钻进试验(1 / 2)

回国的时候正赶上陆地钻进试验。按照事先规划,陆地试验分了两步。

第一步在实验室进行。钻机的钻进目标是岩石试块,岩石试块用水泥加细砂制作,并不断调整灰砂比,以模拟不同硬度的富钴结壳。

之前进口俄罗斯那台钻机便是为采掘近海的富钴矿,然而钻机下钻几次,都失败了。这次实验室研制国产钻机,其任务之一便是能达到探采海底富钴矿的要求。

实验室钻进试验采用3个试块,进行了5次钻进,效果都达到了预期。

第二步是户外实地试验。试验场地选在申城西北三四百公里的地方,那里是个小型油田所在地,有个废弃油井的岩层结构与海洋浅层地质构造比较接近。

海矿所零号实验室提前了两天出发,一行近30人,赶到时对方油田单位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

海矿所的研究人员被安排在油田下属的一个宾馆里。宾馆所在的小城在长江北岸,颇为富庶。随着改革的春风,政府依托长江航运着力打造了船舶重工、机械电子类的企业,民间也借着工匠的技艺发展制鞋等各种轻工业。

不过城市面貌跟申城相比还是差着一大截的,交通也不太方便。第二天一早一行人登上一辆大客车,跟在拉着钻机和配套设备的卡车后面向着试验场地出发。

车子开出了市区不久,孟千里就开始感觉到颠簸了。果然往乡下的路况不太好。邻座的小赵扭头问他:“路这么颠,会不会把钻机颠晕车了?”

孟千里白他一眼,心想这人真是越活越幼稚了。

不过颠簸的路段不长,很快车子又平稳地飞驰了。想来前面那段路是被重型车轧坏了地面,还没来得及整修。

距离不远,不过四五十分钟就到了一个小镇上。一路上很少见到农田,倒是种着大片大片的花木,接待员介绍说这是市里特别规划的省级花木园林区,年初国务院总理来本省视察,就曾到这一片地方考察过。

小镇中心有一家招待所,也是油田下属的单位,接待员引着他们到招待所放了行李,再回到车上继续往前开。废弃油井离镇子也不过20分钟车程。众人很快下了车,跟着接待员去看那废弃油井。

孟千里看了下手表,时间刚刚8点多,如果一切顺利,也许今天就能着手试验;如果试验过程一切也顺利,说不定能提前结束。

不过跟着接待员到了油井附近,他却傻了眼。划定的实验场地里散落着一地废弃的勘探和采掘设备没有清理。

不是说完成了准备工作嘛,这算哪门子的完成?半个月前来联系场地的小谢一脸诧异地看向接待员,这跟上次的看到的场面一样啊,说好会安排人清理的呢?

接待员也傻了眼,这其实不是他的错。他只负责接待,准备实验场的应该另有其人。可现在面对客人的是他,满脸通红的也是他。

他喃喃地骂了句脏话,赶紧向孟千里表示歉意。孟千里在心里叹口气,只好请他赶紧找人来清理。

人家兄弟单位帮忙是人情,不是义务。他虽不擅长搞人际关系,却并非不懂人情世故。

接待员安排客人在边上的工棚里休息,自己赶紧去打电话。然而油井废弃了,驻点也撤了,自然没有电话。他只好让司机送他回镇上。

孟千里连忙拦住他,从包里掏出了那只黑色砖头样的大哥大。接待员是个姿态灵活的小伙子,原先待人接物都十分自然,直到此刻看见孟千里的大哥大,忍不住愣了几秒才接了过去。大概是没想到这土豪的通讯工具和科研人员能搭配在一起。

电话打完,接待员再次表示歉意,说很快会有人来清理试验场。

坐在一起的研究员们就三三两两地议论开了。有人说:“听说这两年国企日子不好过,没想到油田这么有油水的企业都不行了。”

有人反驳:“石油在全世界都是工业命脉,油田绝不会有生存问题。我看是国企管理制度积弊已久,这回的事,就是环节衔接上出了问题。”

又有人附和:“我觉得也是,你看那接待员小伙子,工作态度和能力都不错。说明问题不在具体哪个人,而是时代变了,有些东西没跟上节奏,就容易出问题。”

还有人说:“听说他们也有不少精英技术员被外资企业挖走了,暂时性的混乱也是正常的。”

陆秋山也插了句嘴:“改革到了这一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大量涌进来。大概油田的设备和采掘技术也遇到了效率低下的问题,也需要内部改革了。”

一直等了三个小时左右,才有一辆轻卡载着两个工人过来。这时已经到饭点了。接待员一看神情木木的两个清理工人就急了:“怎么就你们两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