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千里有点懵,但他立刻调整了情绪。现在是工作的关键时刻。
明丽显然也不是来儿女情长的,她看见孟千里就说:“我外公来了。”
孟千里一愣,这才想起来,明丽有什么理由自己跑到钻机试验现场来?当然是陪她外公来的。
他跟着明丽到了陈老的车前。陈老扶着车门已经自己出来了。他向孟千里低声问了几句,点了点头,说:“那就开始吧。”
钻机已经被吊机布放到了目标点位,像个四平八稳的将军般端坐得稳如泰山。孟千里坐到了监视器前,问旁边的操作员:“水平装置工作了没有?”
操作员回答:“已经调好了。”
钻机在深海岩层表面工作的时候,地形通常是不平整的,必须要有水平装置提高对地形坡度的适应能力。之前进口俄罗斯的那款钻机采用的是面触地方式,也就是底框架着地,只能在没有坡度、基本平整的海底钻进。孟千里当时强调要用自研路线,也是因为进口的这款钻机基本不适用真实应用场景。
相比之下,“海牛一号”采用4条液压支腿调平技术,更是用6条支腿的点触地方式解决了海底坡度和地形不平整的问题。
钻机能在地层表面平稳着地,是能成功下钻的第一步。
多数人围在矿井口看钻机作业。因为钻机工作的地层离地面不过两三米,看起来更直观。但孟千里和陈老却紧张地盯着监视器上的影像和数据,下到深海时,这才是钻机工作的真实场景。
随着“滋滋”的摩擦声从地下传来,监视岩层表面的显示器上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小点,那是钻头在地层上钻出的洞。孟千里赶紧去看边上的数据,1.305米。他回头跟陈老对视了一下。陈老点了下头。
孟千里又回头去看监视器,一个钻杆开始回收,另一个钻头也开始下钻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孟千里却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他计算时间刻度的标准是监视器上渐渐出现的一个个小孔。
结束得比想象中早,但等把设备全部从井里回收上来,也已经下午1点多了。
一行人由油田的接待员领着到镇上一家门脸最大的饭店吃了一顿,每个人脸上都泛着潮红。
这是钻机的第一个成功试验,尽管是最简单的,但也算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饭店的老板娘一直在向闷头吃饭的几桌人推销店里的各式酒品。孟千里摇了摇头,“现在还没到庆功的时候。”
陈老也点头。
“饭菜做好,冷了又热,都搞了两个来回,酒都不喝一点。”老板娘咕哝着转身走了。
接待员小伙子笑着跟上去,凑到老板娘耳边不知说了什么,后者立刻又眉开眼笑了。
饭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准备打道回府,不过清点设备,把全套钻机和实验器材搬上车,又回招待所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陈老年纪大,经不起当天来回这么折腾。明丽就陪着他到县城的宾馆去住一晚。
小赵在一边朝孟千里拼命眨眼,孟千里却装作没看见。他明白这小子的意思,他让自己留下来陪他们,明天一起回申城。
即使孟千里有意,又有什么借口不走呢?
不过他却也没跟大部队一起回去。他跟陈老打了个招呼,请一天假,回家去看看。油田所在的这个县城,跟他家所在的县相邻,同属一个地级市,回家坐大巴车只要一个小时。
陈老拍拍他的肩膀,笑说:“是该回去看看了,你这段时间每个节假日都泡在实验室,几乎就没休息过。这样吧,我给你放两天假,休息够了再回去。”
说完又转头对其余的人说:“回去以后大家也轮着休息两天吧,前阵子太辛苦了。”
大家各自上路。孟千里了的回程车票是接待员派人去买的,一到县城他就直接去了长途汽车站。
在车站门口,明丽跟他一起下了车。孟千里看着她,等她说话。她既然跟下来了,自然是有话要说。
不过明丽抬起晶亮的眸子看着他,却没说什么。孟千里的车是5点的,最后一班,距离开车只有十几分钟了。
他叹了口气,说:“陈老还在车上等着呢,有话回申城再说吧。”
明丽眨了眨眼说:“听说你们那儿的菜很好吃?”
孟千里本来想说:你要想吃可以跟我一起走。但他朝车上看了一眼,说出口的却是:“这儿的菜式跟我们那儿差不多,你可以先尝尝。”
最后还有一句“下次再跟我回去吃”,却怎么也没说出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