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有人推磨,刷锅,有人洗豆腐箱...
看似一堆繁琐的杂活,人多,每人干一件,就显得轻而易举。
宁静祥和的村庄,有相互换工围在一起脱玉米粒的,有相互串门摆龙门阵的,有守着煤油灯做些手工编织的...
只有肖家每天晚上夜深人静还在烟火四起,锅碗瓢盆多重唱。
为了探市场路子,谢娇娇连夜炸了50多斤的油豆泡。
忙完上床眯了没一会,就起床赶集。
今天换肖克和她出摊,他们到集市,天正好大亮,找好位子摆上豆腐开始叫卖。
令人意外的是,油豆泡一摆上就被几个人抢空了。
一问才知道,这都是近两天家里要办酒席的。
没多大一会功夫豆腐也卖光了,除去黄豆的成本价7.5元,赚了41.6元。
这让谢娇娇又有了别的想法。
别小看这41.6元,在80年,很多人的月工资都达不到这个数。
卖完豆腐,她在集市上买黄豆,集市上的价格比去村里收的每斤贵1分钱,她犹豫了一会,还是买了250斤,又去铁匠铺买了两口最大的铁灶锅。
肖克牵着马跟在后面,看着谢娇娇不管是卖东西还是买东西都十分干脆利索。
她从不在价格上纠结,喊价还价不超过两次,觉得合适就卖。
碰上贪便宜的老人,她也不嫌弃,甚至还会主动送半块或一块豆腐打发。
买东西,价格合适就买,很少还价。
肖克忍不住问道:“大嫂,为什么你不多还两次价?”
她眉眼一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挣钱,买得起我就买,买不起就让买得起的人买。”
肖克注视着她,一时间忘记了要说什么,年少的他被眼前这个他称为大嫂的人深深感动。
也是在这一刻,她的形象深深刻入他的脑海里,她是美好和善良的样子。
回到家,谢娇娇立刻泡上一百斤黄豆,她要增加销售品种。
她要试着做腐竹、豆干、豆皮。
一晃,时间就来到11月,离肖遥回家还有一个月。
母兔第二胎又下了8只,肚子里的第三胎很快又要出来了。
果林里的鸡在小爷爷辛勤打理下也长得非常快,原来买的半斤鸡,现在已经接近两斤半,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出栏。
谢娇娇的豆制品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
庄小桃和肖玉芬还有哑姑固定在家做腐竹,豆皮,豆干。
肖青和谢娇娇负责卖货,肖青不会说话,谢娇娇就弄了个敲铃。
时间一长,巷子里的人听到铃声,就知道卖豆腐的来了。
平时主要卖豆腐、豆干,豆皮。碰上集日就会增加豆泡和腐竹。
谢娇娇还走村宣传自己的豆腐,并承接酒席豆腐业务,做好送上门,每斤价格比集市少1分钱。
她的豆腐做得好,人又好讲话,多点少点一概不计较,渐渐的,她在乡里的好名声越来越大。
也因为她人长得漂亮,一些机关单位职工的家属给她取了个“小西施”的外号。
乡里许多人只认她卖的豆腐,她们喜欢跟她聊天,她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口味和喜好,教她们不同的豆腐做法。
比如蛋包豆腐、香煎豆腐、麻婆豆腐、肉酿豆腐、豆腐丸子、回锅豆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