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娇娇双手顺势攀上肖遥的脖子,用力将他的头拉近自己,贴着他耳朵耳语了几句。
他的身体绷得比刚才还紧,黑暗里,他瞳孔微沉,晦涩不明。
“你故意的...”他低沉暗哑的话语,似乎禁锢着一头野兽。
说着抽身离开,下床,随手在床头拿起外套出门。
等他冷静清醒回到房间,床上的女人已经裹着被子呼呼大睡。
他无奈地扯了扯嘴角,摇头,上床在她身边躺下。
一个晚上醒来几次,他就看几次她有没有踢被子,细心帮她拉好被子。
*
很快,谢娇娇启用新的豆腐房。
肖家人每天上午忙家里的牲口,砍柴驮回家,打猪草,或是到田间地头看看育苗情况。
吃完饭,休息一会,下午集中做豆制品。
抽豆皮,凉腐竹,熏香干,卤豆干,制作辣条,包装豆制品...集日头一天还要做豆腐,炸豆泡...
碰上有订单,要全力先做订单,送订单。
肖家的活多且繁重,为了减轻家人的劳动强度,谢娇娇开始试着在村里招帮工。
每天下午1点半准时出工,包晚餐,晚上8点下班,每天1块钱。
弹性招帮工是最合理的,因为村里人还是以种田地为生,帮工就相当于后世的兼职,挣点补贴家用。
而点豆腐的石膏水或香干卤水的配比只有谢娇娇知道。她调好配比,帮工的人直接正常操作就可以。
这样一来,肖家人的生活就轻松很多,随着帮工的人越来越多,产品的产量也比原来高出许多。
每个集日的产品随便卖到下午散集。
在安群大力的帮助下,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她几乎承包了乡里所有酒席的豆腐,豆泡还有腐竹的订单。
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乡供销社也闻讯找来谈合作。
一开始代卖她的辣条,发现销量见涨,代卖提点低,干脆直接跟他进货卖。
有了胜利乡的先例,周边几个乡镇供销社也开始向谢娇娇定……
从最开始只定辣条,到增加腐竹,再后来又增加香干。
谢娇娇做了产品包装也是供销社看中的一个点,这样买起来方便。
她所有的包装袋直接从宁市定制,将原来的纸袋改成透明塑料袋,将简笔自画像作为商标,加上“阿娇豆制品”印在袋子上。
腐竹,香干,辣条都做了定制包装袋。
这年代,能走进供销社就相当于后世某一个产品走进全国比较高端的大型连锁超市。
至此,阿娇豆制品成了胜利乡及周边几个乡的明星产品。
只短短两个月时间,刨开所有成本,谢娇娇手里又多了8000块。
她成了这个时代,距上合村300公里内第一个万元户。
她把钱交到肖遥手里: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