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别这么说,其实咱们姑娘,如今已经长大了,不再跟小时候那般傻傻的,人家给颗糖就以为人家是好人。”
连翘比卫厌箴年纪还大,自然是看着元清正长大的,心里对元清正的感情也与别人不同,她真切感受到了元清正的变化,比起被元清正费心隐瞒的华氏,就要看得清楚得多。
“尧尧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确是长大了。”
华氏看着庭院里的松柏,郁郁葱葱,恍若元清正挺直的背脊,在镇北将军府门前挡在自己前面那个时候。
“夫人您和将军总是在外忙着军国大事,给咱们姑娘和小公子打拼,很久没跟姑娘谈心了罢?连姑娘身边什么时候出现的赵国人也不清不楚的。”
连翘揶揄道,被华氏点了点鼻子,笑着别开了脸。
“说到那赵国人,我就想起来当年生尧尧的时候,早产还天降异象,满天红霞,那天还下了大雨,万里无云,着实是奇景。”
华氏想起当时的情况,就觉得凶险,隐隐还是后怕的。
“夫人您受苦了。”
连翘当时年纪还小,所以华氏身边的是从小到大陪着的嬷嬷,可惜嬷嬷也在那场生产里,为了保护华氏而丢了性命。
“若不是为了护着我,当时生产的时候又遭人算计,嬷嬷他们也不会死……”
元清正出生那年,正是朝堂上夺嫡之战最激烈的时候,二皇子刚登基不久,皇位都没坐稳,元振作为新上任的镇北将军,自是要好好站队的。可是元振上有严氏,下有娇妻,并不想卷入复杂而又危险的党争,自然是明哲保身,将不方便到处跑的严氏留在京中荣养,然后将华氏带走随军征战了。
孩子是在行军的路上有的,回京述职的时候才查出来,路途上为了孩子的安危,自然是缓了又缓,才拖慢了行程。
“当年我们走了几个月,才到京郊,便遇上了那群人,如果不是他们,尧尧也不会二月里便出生了,生来便体虚。”
华氏的眼底出现了罕见的凌厉锋芒,当事涉自己的儿女的时候,每一个母亲都会拼命。
十三年前——
“还有多久才到京城呀?这般颠簸,夫人您怎么受得了!”
孙嬷嬷将华氏身上的披风又拢紧了点,生怕身子本就不太好的华氏再冻出个好歹来,毕竟如今行军打仗什么的,不可能有多好的条件,再那么一病,医药都不全,一个风寒说不定人就没了。
“嬷嬷,没事,裹得太厚了我也觉得不舒服。”
华氏年轻的时候容貌便是一等一的好,北疆沿途三千里的城关,那么多女子,都没有她的风华绝代,容色倾国。
“夫人您是还年轻!若是年纪上来了,跟奴婢这样的老婆子一样了,就知道多少要忌讳的了!”
孙嬷嬷笑着又往华氏怀里多揣了个手炉,毕竟二月里的天气还是极冷的,这个时候正是倒春寒来,一不留神就会中了寒邪。
“不好!有埋伏!”
马车外的声音顿时让孙嬷嬷警惕起来,元振浑厚的嗓音响起:“都别慌!找地方将自己掩藏起来!马车后退!”
“夫人!外面似乎有贼子!”
孙嬷嬷想要掀开帘子看看情况,却被华氏一把拉住了,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嬷嬷!莫要出声!不要掀开帘子!当心让人知道马车里有女眷!既然是埋伏,说不定是普通的劫匪,若是知道车上有孕妇,自是会攻击软肋,怕是会专门对着咱们的马车攻击,咱们莫要说话,交给阿振就好了!”
孙嬷嬷毕竟是内宅过了一辈子的人,即使跟着镇北军行军也没有上过战场,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个阵仗,难免就会有下意识的疏漏。
但是华氏不同,华氏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这个时候毫不犹豫将身上的披风脱下,换上了一边给元振准备的披风,这个时候也庆幸马车里总是会元振准备一套备用的衣服,不然也不会有东西派上用场。
“嬷嬷,将我的发髻散了,梳个结鬟式。”
华氏说完,马车已经开始颠簸,马车外都是厮杀声,能明显感觉到埋伏的人不少,甚至有箭矢不断射在马车上的声音。
“是,夫人。”
虽然不明白华氏要做什么,但是孙嬷嬷还是手脚麻利,迅速帮她将发髻松开了。
行军期间哪里做得到多繁复华丽的发髻,只是一根簪子绾起来罢了,幸而孙嬷嬷也不算太过慌乱,随手便用一边的靛青色的束带给扎了起来。
“夫人,您这是要做什么!”
“下车!”
华氏说完,已经挺着七个多月的肚子跳下了马车,把孙嬷嬷的魂都要吓飞了,一咬牙连忙跟了上去。
“阿夏!”
元振看到华氏直接跳下了马车,立即想要往这边来,可是华氏浑身裹着他的披风,将高高耸起的肚子掩住了,已经捡起了一边尸体身下的弓箭。
“管好你自己!”
华氏瞥了一眼元振,手里的弓便拉开对准其中一个敌兵,一箭封喉。
马车的马匹受了惊,这个时候马车上这般颠簸,马夫都安抚不了马儿,无法后退又无法前进,等在这里耗着其他士兵的命保护,在车上躲着就是等死。
“专心看着那些敌兵啊傻子!”
华氏又一箭对准了元振,箭矢飞快擦过了元振的肩膀,直接把他身后举起长剑的敌兵的眼睛射穿。
“阿夏!你先找个地方掩护自己!我马上就回来!”
元振看身怀六甲的妻子比自己杀人还利落,便专心下来对付身边难缠的敌兵。
“嬷嬷,跟我走。”
这个时候华氏拉起了一直护在自己背后的孙嬷嬷,往一旁树林的小路跑了起来。
但是毕竟月份大了,还要掩饰自己的肚子不被人看出来,只能小跑,好在很快就找到了一处有小缺口的崖壁,若是守在这里,有追兵也能易守难攻。
“夫人!您怎么这般鲁莽!好歹您还怀着小少爷……”
孙嬷嬷不由得抱怨,只是华氏面色如纸,扶着崖壁坐了下来。
“嬷嬷,先不说这个了,我估计是动了胎气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