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决战鲜卑(一)
“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
就在河西京观的肃杀之气尚未完全消散于大漠风沙之中时,太白金星白日横贯苍穹的异象,再次牵动了天下的神经。
钦天监奏报,此乃除旧布新、主权更迭之兆。深谙天人之道的秦寿,于未央宫接受群臣朝贺,顺天应时,颁下诏令,改元“圣武”。
“圣武”,二字重若千钧,既昭示着天子赫赫武功,亦暗含了以武圣之姿,涤荡寰宇、重塑秩序的雄心。改元大典的肃穆与恢弘尚未完全沉淀,来自北方的急报便如冰锥般刺入了长安的暖春。
鲜卑大人轲比能,这个在檀石槐死后历经动荡、最终凭借权谋与勇力逐渐整合东部鲜卑各部的枭雄,不甘于漠南故地的束缚,更似未从河西鲜卑举族覆灭的惨剧中汲取足够的教训,或者说,他自信能避免重蹈覆辙。
这个家伙屡败屡战,毫不气馁!
他趁着草原白灾稍缓,牛羊马匹膘肥体壮之际,尽起麾下控弦之士二十余万,并联合了乌桓残部、部分匈奴余种,号称四十万铁骑,滚滚南下。铁蹄叩关,云中、代郡、上谷等边地烽燧相继燃起冲天狼烟,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长安。
消息传至,圣武帝秦寿震怒之余,眼中却闪过一丝“果不其然”的冷冽。
“轲比能……看来河西的京观,还不够高,不够醒目!”秦寿的声音在宣政殿内回荡,比之当年在未央宫处置羌乱、誓师河西时,更多了一份渊渟岳峙的沉稳与决绝。
“彼既求死,朕便成全他!此番,不仅要犁庭扫穴,更要封狼居胥,彻底绝此大患!”
帝国的战争机器,以比河西之役更为惊人的效率再次轰鸣启动。圣武元年末至二年初,整个大唐如同一架精密而高效的器械,为即将到来的北伐全力运转。
粮秣辎重从富庶的关东、江淮源源北运;打造精良的铠甲、锋利的兵刃从各地的官署工坊中产出;更有无数渴望建功立业的府兵、边军精锐奉命向指定地点集结。
圣武二年春,草长莺飞之际,五十万唐军精锐已陈兵北境,旌旗漫卷,刀枪曜日,肃杀之气令北地的春风都带上了铁锈般的寒意。此番出征,阵容较之河西之战更为鼎盛,几乎汇聚了大唐全部的名将精华:
中路大军,由皇帝秦寿御驾亲征,麾下以老而弥坚的黄忠为前军主将,魏延为先锋,徐晃、张郃、高览等宿将分统诸军,直出并州雁门,目标直指轲比能王庭所在;
东路大军,以用兵沉稳、善抚士卒的周瑜为主帅,张辽、丁奉为副,辅以幽州本地精锐,自幽州出发,扫荡辽西、右北平一带的鲜卑、乌桓联军,保障侧翼,并伺机西进合围;
西路大军,则由骑兵统帅赵云挂帅,庞德为副,自云中、五原出击,利用其强大的机动能力,长途奔袭,截断轲比能西逃或北窜之路,并与中路军形成钳形攻势。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