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科幻>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4章 阳安相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阳安相逢(1 / 2)

姜维被陆逊弄得一头雾水,搞不清楚是何状况,只好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回禀给了满宠。

大军兵力众多,依次行军故而显得有些缓慢。枝江虽与西陵不过一百五十里之距,满宠与作为其本部的右武卫将军夏侯献部离西陵还有五十里远。

“哼,陆伯言怎得如此懈怠?莫非封了王就不会用兵了?”满宠皱着眉头,攥着军报的右手重重垂下:“朝廷大军用兵岂是儿戏,由得他在这里玩什么争功让功?”

黄权捋须劝道:“满公莫要动怒,取下西陵乃是好事,既然是蜀兵弃置,谁取不取又有何干系呢?”

满宠脸色还是不好看:“不是有什么干系,而是他这般停滞不前的态度。当真以为朝廷出兵二十万就全胜在握了?再大的优势,还是要认认真真打赢才能作数!”

“来人,给陆伯言传我将令,命他率军勿要在故城洲外停留,明日清早就开始攻西陵峡口!大军行军作战,停一日都是不该!”

……

阳平关与阳安关的距离为一百五十里,恰好同枝江和西陵之间的距离一样。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扼守汉中咽喉的阳平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渐渐被废弃,阳安关被命名为了新阳平关,继续肩负着蜀中门户的重任。

一百五十里,对数万大军而言是一个非常接近的数字,一个接近到两日急行军就能抵达开始作战的数字。

魏国乃是大国,在不欲开战的时候往往保持着克制。十余年间,从未主动在关中挑起战事,只是默默的积蓄着力量。但这在蜀国的视角看来就有些令人恐惧,对方有比你强大得多的军事实力,却还保持隐忍不发,只求来日开战后一战鼎定乾坤,这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到了太和十三年的七月、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七年的七月,这种压力彻底具象化了起来。

七月四日,魏军前锋后将军费耀部抵达阳安关前二十里处,就地扎营。

大魏在关西出战总兵力共有九万,左路郭淮、右路王昶二将分走了三万五千。余下五万五千士卒中,左武卫将军曹泰率一万本部及郭淮的五千汉中兵守在阳平关安后,曹睿自为主帅统四万兵往攻阳平关。

费耀率八千本部及郭淮部移交的五千步卒,合计一万三千,作为大军前锋,行在最前。

“陈校尉,卫仆射令我在此将你送回。”费耀朝着蜀汉使臣陈祗略略拱手:“就此别过。”

“有劳将军。”陈祗拱手致意,然后领着自己的随从一并回返阳安关。

不出陈祗所料,丞相诸葛亮确实在阳安关等着自己的归来。

遥遥见得诸葛亮身影,陈祗隔着两丈远躬身一礼:“禀丞相,属下惭愧,并未在魏军营中见到那曹睿一面。”

诸葛亮并不意外,徐徐道:“大国之间有来有往。奉宗此行代表本相给魏国致信,不辱国朝威严,便是大功一件,不拘什么实际。”

“那曹睿在军中一并来了?”

“是。”陈祗略略低头:“属下听闻曹睿就在军中,他当也见到丞相书信了,或许为此不悦而不见属下,而是令魏国尚书右仆射卫臻与属下叙谈了两个时辰。”

卫臻也是诸葛亮的老熟人了。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之时,曹真有病抱恙,卫臻奉命紧急接替曹真职务总揽关西军事,一直持续数年之久,并以关西安靖之功得封公爵。

这些事情,蜀国内部都是知情的。

诸葛亮挑眉看了过去:“此番是用卫臻为将?”

“应该不是。”陈祗道:“卫臻了此番曹睿自领大军前来。卫臻此人倒是像个儒士一般,只与属下些经学中堂而皇之的道理,试图要借属下的口劝降丞相,当然都被属下驳斥过去了。”

“而且、而且卫臻还与属下了许多魏国国内的政事。”

诸葛亮面色镇定:“都了什么?”

陈祗长叹了一声:“的都是国内的琐碎政务,诸如此前是如何划分出营州、秦州、湘州、江州等州,还了去年在建安年间弃地处重立了朔州、今年魏国安定交州叛乱的经过、以及将交州之地分划为广州交州二州分别治理,还有重新恢复了珠崖州云云。卫臻还大言不惭狂言益州之地广阔,分为三州治理方可。”

诸葛亮极有气度的问道:“他怎么分?”

陈祗目光不敢与诸葛亮直视:“南中当为一州,成都以北及汉中当为一州,成都以南及三巴、涪陵、永安当为一州。”

诸葛亮点头:“本相知晓了,卫臻还什么政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