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没有等秦淮茹回过神,往左迈开一步回了院里。
几个大妈想拦却没胆子,直到赵成回到中院才有人开始埋怨自己儿子不争气。
“你怎么不说话,平时挺能说的,事关前程怎么就不知道说话了!”
被训斥的孩子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想着家里只有自己一个男孩,反正往后能继承工位,不用努力就能当工人。
学习?那是爷们该干的事吗?
何况上课跟听天书似的,他也学不会。
......
......
夜晚的四合院比白天安静些,赵成埋头在书堆里面,徐静安喊了第二声才想起来吃饭。
晚饭过后,徐静安看着书桌上的课本,疑惑道:“小学和初中的课本,你看这些干什么,不会是改主意想帮他们了吧?”
帮院里人学习徐静安不反对,但当家教费力不讨好,徐静安可没兴趣。
赵成摇了摇头,他也不想掺和,只是白天的事给他提了个醒。
现在已经63年,直到78年正式恢复高考,正经学习的时间不剩多少了,几乎只能靠自学,这时候一本教材肯定是不够用的。
“你觉得四九城的中小学老师,水平怎么样?”赵成问道。
徐静安想了想,回答道:“还可以吧?不同学校可能有差别,但基本不会太大,至少是能交流。”
“这就是问题了。”赵成叹息一声,继续道:“四九城都有差别,其余地方的学校更不用说了,教育资源都不平等,那些落后的地方岂不是越来越难出头。”
“确实,不过这跟这些书有什么关系?你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教这么多人。”
“我教书肯定比不过专业老师,只是想着编一套书让人自学,再配上些习题巩固基础,正在琢磨怎么安排呢!”
“这是件正经事,办成了说不定能记上一功!”徐静安闻言来了兴趣,拉开椅子坐在了赵成身边。
赵成尴尬的点了点头,心中却有些打鼓。
他只是想着略尽绵力,不敢改大势至少也改改小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等改开后考上大学能做出些贡献就够了。
至于能不能立功......不记过就不错了。
这年头搞教育的可不一定好混,阎埠贵和后来的那个冉秋叶就是个例子。
“这工程量可不小,不如先做一门,我有几个朋友在新华书店工作,正好帮着打听打听,出教材的门道可不小!”
赵成看着略显兴奋的徐静安,笑着点了点头。
“我准备先琢磨一下数学怎么学,多年不上学,其余东西基本都忘了,也就数学和外文这些常用的学科还算熟悉。”
徐静安点了点头,伸手拿出稿纸,抽出一本数学教材开始写写画画。
“我当年也是自己学,但也需要老师辅助,如果想要能脱离老师自学,起码要把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考虑进去,工程量不小,而且还要考虑一下中等生的理解力,只凭咱们两个是办不了的。”
赵成挠着头发,尴尬道:“先试一试,万一有了框架,找人帮忙也方便......”
徐静安自一摞书后边抬起头,给了赵成一个白眼。
这种一拍脑袋就想办事的性格,真不严谨。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