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扶苏说的“活在当下”,想起张婶说的“日子是过出来的”,忽然觉得,纠结那些历史对错,其实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他们正在把阳安城变得越来越好,让越来越多的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安稳觉睡。
至于秦始皇、赵高、秦朝的命运……那些太远了。他们现在要做的,是把燕姬带来的五千人安顿好,给他们分田,盖房,教他们种庄稼,让他们也成为阳安城的一份子。
想通了这层,孙健心里忽然踏实了。他翻了个身,闭上眼睛,不再去想那些混乱的记忆。窗外的虫鸣渐渐清晰起来,像一首温柔的催眠曲。
天快亮时,他终于沉沉睡去。这一次,梦里没有宫墙,没有龙袍,只有阳安城的稻田,金黄一片,风吹过,像海浪一样翻滚,扶苏站在田埂上,对着他笑,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时,孙健醒了。他伸了个懒腰,觉得浑身的骨头都舒展开了。昨晚的混乱像场露水,太阳一出来,就蒸发得干干净净。
他起身推开门,院子里的桂花开了,香气扑鼻。扶苏正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张图纸,见他出来,笑着招手:“醒了?快来看看,燕姬带的人里有个懂冶铁的,说能改进农具,这是他画的图纸。”
孙健走过去,接过图纸,上面画着个曲辕犁,比他们现在用的犁更轻便,还带着个小翻土板。“这东西好!”他眼睛一亮,“能省不少力气!”
“是啊,”扶苏点头,“燕姬说,这人以前是燕国的冶铁官,秦灭燕后才逃到关外的。还有个老木匠,会做织布机,说能让织布速度快一倍。”
两人往城外走,路上遇见不少早起的百姓,扛着锄头往田里去,见了他们,都笑着打招呼。燕姬带来的人已经在城西的空地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有人在劈柴,有人在打水,还有几个孩子在空地上追着玩,笑声清脆。
燕姬站在棚子边,正指挥着人搭灶台,灰色的长袍上沾了点灰,却依旧挺拔。见他们过来,她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安置得咋样?”孙健问。
“挺好,”燕姬的声音比昨天柔和了些,“多谢你们给的粮食和木料,够撑到我们自己开荒种粮了。”
孙健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有老人,有壮年,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点对新生活的期待,像刚播下的种子,等着发芽。
他忽然觉得,不管过去如何,不管未来怎样,只要这些人能在这里好好活下去,就比什么都重要。历史或许会被改写,或许会被架空,但活着的人,总是要往前看的。
“缺啥就跟我们说,”孙健对燕姬说,“阳安城的规矩,只要肯干活,就有好日子过。”
燕姬看着他,黑纱下的眼睛似乎笑了笑:“我知道。”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