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之用心如此险恶,陛下理当诛其九族,以儆效尤!”
这话一出,殿里一片哗然。
仔细一想,杨戏的话不无道理:
郡守是一个郡的最高官员,但不能干涉县级官员的政务——姜维自主任命县级官员,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郡的全部。
就比如去年,因谋反死在乱军中的刘永和刘理,刚开始分别封的鲁王与梁王。
几年后,由于汉国承认了吴国的合法性,再让刘永和刘理“遥领”吴国土地,就有点不妥了。
于是,刘禅改封刘永为甘陵王,同时改封刘理为安平王。
这两处封地,都在冀州——按照汉吴两国的约定,只要剿灭了魏国,冀州归汉国所有。
到那时,刘永与刘理所封的甘陵县与安平县,就该改称“甘陵国”与“安平国”,因为两人是封的“王”。
封国,是由“王”自主任命“国”内的一切官员,包括郡守与县级官员。
当然,甘陵与安定是“县”,不存在“任命郡守”的问题。
如今,姜维想自主任命广汉郡八县官员,这不是“封国”又是什么?
而且,他这个“封国”,比刘永和刘理的封国,大了八倍之多!
“这个……”
刘禅正在为难,费祎清清嗓子说话了:“陛下,杨选郎之言看似有道理,其实荒谬至极。
“姜将军身为郡守,本就有“辟选”官员之权,他自由任命县级官员,不过是就权宜之计。
“最终,那些官员还是要经过朝廷的审核,仍需要陛下的册封诏令。
“这种事情,其实很平常嘛!
“就如诸葛丞相北伐,收复武都于阴平二郡时,不就是暂时委派可信之人处理政务,再由朝廷正式册封?
“若按杨选郎的意思,诸葛丞相岂不有两个封国?
“再说了,诸公见过哪个“封国”,向朝廷上缴赋税了?”
费祎这话,刚开始有些强词夺理,但他搬出诸葛亮,就让杨戏再难反驳了。
最后提到的“赋税”问题,确实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封国”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
而且广汉郡,不仅承诺补缴两年的“免税”,还承诺足额缴纳当年赋税,这样哪能算“封国”?
“唉!杨选郎啊!你刚才的话确实不妥!
“姜维将军从没说过“不接受刺史的监察”,怎么在你口中,广汉郡就成封国了?”
蒋琬都在帮忙澄清,刘禅又在默默点头,杨戏只能怏怏坐下。
只不过,若说姜维能迅速寻到人才,所有人都不相信。
在杜琼和杨戏等人看来,姜维“大出血”用赋税诱惑刘禅,看似保住了郡守之位,其实是暂时的。
若是没有县级官员处理政务,不出一个月,广汉郡就会一团糟。
不,一个月太久了!
刘禅好不容易上一次朝,有的事,不能拖太久。
几人彼此对视后,谯周赶紧说道:“陛下!太子册封八月有余,却始终没有太傅教导,实在有违常理。
“大鸿胪杜伯瑜,乃是辅佐过先帝之股肱老臣,学识渊博,洁身自好,正是太傅之最佳人选,还请陛下尽快册封才是!”
这话一出,张表、杨戏、董厥等人赶紧附和。
而且,蒋琬、费祎、向朗、陈震、刘邕、李福和阎宇等人也在附和。
而刘禅,好像还沉浸在“一千二百万斛”的喜悦中。
欣喜的目光,竟然鬼使神差地转向姜维:“姜将军,依你之见,谁更适合太傅一职?”
呵!
既然是刘禅主动问起,姜维也不含糊:“微臣,定当竭心尽力教导太子,决不辜负陛下期待。”
“噗——”
好几个大臣,当场就喷了。
殿里的唏嘘、嘲笑、指责甚至是怒骂,比任何时候更加激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