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啊,你怎么问他?到底值多少钱,不是该问军师嘛?”
“我……我这不是奇怪嘛,军师给的价目表上,没这家伙的名字!
“你也知道,吴国的官职很奇怪:有的“都尉”值五十多万,比司马懿还值钱,有的“都尉”却非常廉价,还不够买半边猪肉。
“依我看啊,这家伙要么非常值钱,让军师没敢写在价目表上。要么就一文不值,军师懒得写在价目表上。”
“叔,这家伙既然姓孙,那就肯定“非常值钱”了!”
“嗯!这边有我盯着,你亲自把这家伙押往夷道,赶紧向军师请赏!”
…………
“孙峻?”
魏延愣了许久,终于想起此人,“这家伙,好像是孙坚之弟孙静的曾孙;他的父亲孙恭,好像是东吴的散骑侍郎;
“这家伙军职不高,却是如假包换的吴国宗室,再怎么说,也值二三十万吧?”
“宗室?”
姜维上下打量着孙峻,“既然是宗室,那就给陆逊写封信,让他拿二十万斛精米来赎人。”
走出几步,姜维猛然回过头,“不,两千斛就够了,让陆逊赶紧领走!”
“啊?怎么只值两千斛?他不是宗室么?”
“啊什么啊?要是陆逊不肯赎人,就把他暴打一顿,剥光衣服扔到江边。”
这话一出,魏延顿时懵圈。
魏吴两国的大小将领,只要上了价目表,最低也是十万铢。
在魏延的记忆中,最不值钱的将领,好像是魏国的骁骑将军秦朗。
当时,姜维半买半送,只收两千斛就让魏军赎了人。
还记得姜维说过,“如果秦朗以后还能领兵,对大汉有利无害”。
结果正如姜维所说:稍稍用计就在渭水围死秦朗,他麾下的三千战马和骑手,全部归降汉国。
想到姜维和诸葛果都会卜卦,魏延顿时来了兴趣:“这家伙跟当年的秦朗一样价格,他到底值不值钱?”
“这家伙!”姜维不屑地啐了一口,“这家伙在咱们手中不值钱,在孙权和陆逊眼中也不值钱。
“不过要相信我:把这家伙放回吴国,对咱们有利无害。”
卜卦,姜维确实会卜,可惜是个半桶水,没一次卜准确了。
放走孙峻,其实是他的上帝视角——不知道吴国“二宫之争”的准确时间,却知道孙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若说“夷陵之战”让汉国损失了大半精锐,那“二宫之争”,就让吴国失去了几十名重要将领与谋臣,包括陆逊。
这个孙峻,确实是吴国宗室,如假包换。
但史书上说,这家伙跟孙鲁班有私通。
特么的,同宗啊,他们的血缘关系不算太远吧?
好像,孙鲁班比孙峻还高一辈吧?
人家曹操“肥水不流外人田”,把亲生女儿嫁给何晏,好歹何晏是个养子吧?
以此看来,孙峻这家伙,真特么是个人才。
如果那时候曹操还活着,恐怕也要心悦诚服,朝他竖个大拇指。
魏延知道姜维的性格,知道问不出原因,也就不再追问。
既然放走孙峻有利无害,那就放吧,反正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将军。
问题是,陆逊刚刚中了一次计。
虽然总损失不到两千,可要再想诱他出战,估计不太容易了。
“伯约,澧水与沅水,是否还要继续打桩?”
“打!必须打!”姜维毫不犹豫,“陆逊再敢派兵来阻,正好想办法歼之。他若不派兵来,咱就在武陵郡屯田,看谁耗得过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