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旋转!”叶明用力点头,他在泥土上画了一个枪管剖面,然后在内部画上了螺旋的线条。
“想象一下,如果在枪管内壁刻上这种旋转的凹槽,我们称之为‘膛线’。当弹丸(最好是软质的铅弹,在火药推力下会膨胀)被迫沿着这旋转的凹槽前进时,出膛后就会高速旋转。”
“一个旋转的物体,飞行姿态会非常稳定,就像……就像小孩玩的陀螺,旋转起来就不容易倒下。这样,弹丸就能飞得更直、更远、更准!”
这个超越时代的概念,让在场的工匠们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凭借多年的手艺直觉,隐隐感觉到叶明所说的似乎蕴含着某种真理,但实现起来……
“大人,在铁管内壁刻出均匀、光滑的螺旋凹槽……这,这太难了!”一位负责镗铣的老工匠面露难色,“以我们现有的工具,几乎不可能做到。而且即便勉强刻出,如何保证每条膛线深浅一致?稍有偏差,恐怕反而会卡住弹丸,导致炸膛!”
叶明知道这是实情。工业化拉制膛线的技术远非这个时代的手工所能企及。但他并不绝望。
“我知道很难,但这代表着方向。我们可以先从改进火药、规范弹丸、加装枪托、优化击发方式,比如用燧石打火取代火绳,这些方面入手,一步步来。至于膛线……”
他目光扫过众人,“可以作为我们格物院武器研发的长期目标,慢慢摸索,寻找新的加工方法或者材料。”
他并没有给出不切实际的期限,而是将问题拆解,设立了短期和长期目标。这让工匠们松了口气,也燃起了挑战的斗志。
一种能打得又远又准的火器,光是想象就足以让他们心潮澎湃。
火枪的研发进入了更加艰苦但方向明确的攻关阶段。而与此同时,农业司和格物院植物园也传来了消息。
占城稻在精心培育下,已经成功发芽,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明显比本地稻种更加茁壮。
老农们每天像呵护宝贝一样守在试验田边,记录着点滴变化。虽然最终产量如何尚是未知数,但良好的开端已经让叶明看到了希望。
更让人惊喜的是,林远带回的那种被当地土人称为“眼泪树”的种子,有几颗竟然也在植物园的暖棚里顽强地发芽了!
嫩绿的叶片舒展开来,带着异域的风情。负责照料的园丁严格按照叶明的吩咐,小心观察,记录其生长习性。
叶明亲自去看过几次,虽然幼苗还小,无法确定是否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橡胶树,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开端。他叮嘱园丁,一旦树苗长到一定高度,可以尝试在树皮上割开小口,观察是否有白色乳汁流出。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安阳就像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机器,在叶明的引导下,各个部件都在加速运转。
海上,新的捕鲸船陆续下水,鲸油灯开始在一些重要街道和富户家中点亮;
军中,鲸须弓开始列装精锐,士兵们的远程打击能力稳步提升;
北地,与黑水靺鞨的贸易路线初步打通,皮毛、山货流入,盐铁、布匹流出,边境压力进一步减轻;田间,新稻苗寄托着丰收的希望;工坊里,火枪的改进日夜不停……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