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箭最重要的不是壳子,而是燃料。
有燃料,哪怕是手搓不锈钢壳子都能上天。
没有燃料,全都白扯。
二战末期,德国使用酒精和液氧作为火箭燃料,V2火箭射程可以达到300多公里,威力相当可观,而成本并不高。酒精+纯氧,这个反应不仅高效,还非常环保,产生的物质就是水和二氧化碳!
一切科技总要从简单的模型开始起步,V2火箭涉及到的技术,在火箭发展历史上处于相当初级阶段,但是v2火箭却已经包含了后世所有火箭的几乎所有原理。
v2火箭可以突破卡门线,成为真正的太空飞行器。
但是,巩邑并不具备复刻v2火箭的条件。
因为没有液氧。虽然张诚已经无数次调高液氧技术的悬赏。但是巩邑至今没有办法得到高效率的制冷剂,徐福的氨气制冷最多也只能达到摄氏零下五十度的水平,更低的温度就无能为力。
液氧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工业原料,有了纯氧不仅仅能解决火箭燃料,气焊气割也都成为可能。大秦的工业会跨上好几个台阶。再说纯氧还具有起死回生的神效,对呼吸系统疾病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没有就是没有,拖住巩邑发展后腿的,就是化学的发展。对物质认知的局限、化学技术的局限,高性能制冷剂不知道何时才能出现,液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更何况,酒精+纯氧的方案还需要一个点火装置,而目前电子科技并不支持这个自动点火。酒精大火箭的技术路线对巩邑来说,相当奢侈。
所以张诚绕开了依赖低温的技术线路,选择了中国航天人员特别熟悉的线路上。寻找两种常温化合物的反应,来点燃这个火箭。
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
一直到神舟系列,火箭工程师们都还是使用这个配方。而巩邑的化工体系里,相关的原料并不匮乏。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推进方案张诚特别熟悉,这两种材料的配方和工艺,张诚也不陌生。每一个火箭工程师都熟悉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又回到了徐福的氨化工,和陈破甲的浓硝酸工业。
只不过,这次整个反应条件和生产线是张诚亲自搭建的。
偏二甲肼的生产线路有好几种,张诚结合巩邑化工的实际情况,采用液态氯铵法生产偏二甲肼。又采用浓硝酸法制备四氧化二氮。
两种材料都有毒性。张诚使用了专门定制的防化装置,穿戴一身,仔细的、分别收集了两种化合物,装在密闭的金属罐子里,用橡胶密封起来,存在巩邑郊外两个低温的存储库房。
总算是放下了一颗心。
陈破甲全程作为张诚的助手,记录了整个工艺过程。
“后续的工作我来吧!校长。”陈破甲说。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