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11章 风洞工程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风洞工程师(2 / 2)

没有比火箭更快的交通工具。

有无数人宁可冒着事故的风险,也要骑着摩托车上二环,就只为了享受那片刻的速度。

速度?人造物里,还有比大火箭的速度更快的?

这才是男人该玩的大玩具。

张诚为了搓这样一个大玩具,不惜搜刮了两所大学最优秀的一批年轻学者和工程师,却并不许诺给他们任何利益。

而这些年轻的精英,却为了张诚所说的那个“比声音还快的速度”,愿意舍弃一切可能,加入到这个精英满地走,学者多如狗的巩邑二院。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就在这里耗尽了一生。

据说风洞就是制造那个传说中比声音还快的设备的最重要的设施。

于鸿儒就是这样一个投身到二院的年轻工程师。在机械系学习的时候,于鸿儒已经表现出对机械设计的杰出才能。如果不投身到二院,在其它机械设计领域工作,于鸿儒也必然能有杰出的表现和大好的未来。毕竟,在扶苏朝初年,机械工程师是这个天下最抢手的职位。任何能够独自进行机械设计的人,都不难获得巨大财富。

但是当张诚提出——二院需要有一系列风洞,能够为各种交通工具提供空气动力外型的实验环境,并且用一个玻璃盒子和艾绒烟气演示了风洞的形态之后,于鸿儒毅然决定——设计越来越快的风洞,就是自己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

最初的工作还是简单的。第一个风洞是用来验证汽车、固定翼飞机、旋翼机气动外形的装置。这个风洞只需要一系列巨大的风扇。模拟出最高三四百公里时速的风,就可以。

这个后来被称为乌龟风洞的低速风洞建造和改进过程中,于鸿儒的团队发展了后来被称为流体力学的相关学术研究。流体力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又影响了水利、船舶等行业的技术发展。

而从最早期的低速风洞开始。于鸿儒实验室也成为二院孵化成果最多的实验室之一。高速旋转桨片、气流喷射设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转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引擎,在船舶、飞行器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风洞设计出来,并不只是提供一个单向的、固定速度的风或者气流,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标,提供不同要求的气体通过情况,对高速运动的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进行非常详细丰富的模拟。这又需要掌管实验室的人具有极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随着技术成熟,到后来,大秦的所有交通工具——无论是汽车、飞机还是船舶,都会被送到于鸿儒领导的实验室进行风洞试验,以优化设计,改善工艺。

风洞实验室在二院之外,是一个特别没有存在感的部门,晚年的于鸿儒走在巩邑街头,也被人当做是一个刚下班的工厂车间主任。但是在整个大秦,所有和速度有关的科研单位、设计单位,于鸿儒的名字说起来,都是响当当的。

于鸿儒终其一生,并没有具体去设计一辆车、一架飞机。但是自从于鸿儒加入到这个风洞实验室以后,大秦的每一辆车、每一架飞机、每一支火箭的身上,都有于鸿儒的痕迹。

----

#致敬#

俞鸿儒,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俞鸿儒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中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是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俞鸿儒院士是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他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在解决航空航天关键技术难题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为长征2号戊(cZ-2E)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