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186章 新技术推动进步 工业化呈现曙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 新技术推动进步 工业化呈现曙光(1 / 2)

达拉特部臣伏,沃儿都司的人口增加了近万人,曹金虎写了一封长信,把收服达拉特的过程写得清楚,交给前来送物资的往上汇报。

而这个时候,程风刚送走孙元化,手里还拿着从孙元化那里得来的邸报。

程风回到军管会打开邸报,仔细阅读起来。在儿份邸报中,他看到了陕西巡抚杨鹤的消息。

陕西巡抚杨鹤成功招抚了陕西乱民,乱民头领神一魁,王子顺、张述圣,小红狼、一丈青、郝小泉、掠地虎、龙江水等接受招抚。

匪首王嘉胤、罗汝才、张献忠等逃进山西,陕西民乱暂时得到平息,杨鹤上书表功,受到崇祯皇帝的嘉奖。

“唉,就这么一点点破事,就忙着表功,这是怕自己死的不够快呀。”程风叹息一声,轻轻摇头。

旁边的种花桂英见他如此,不知道邸报上是什么内容,让少爷如此的叹气。

也拿起邸报看了看上面的内容,便是陕西巡抚杯鹤,因为安抚陕西乱民有功,受到皇帝的嘉奖,这是一条很好的消息,少爷为何还叹气?

种花桂英不解,忍不住问道:“少爷,这杨鹤成功安抚暴民,平了陕西乱局,当是喜事一件,少爷为何叹息摇头?”

程风说道:“姐姐看到的只是表象,这杨鹤招抚乱民,不过是治标不治本。陕西民乱根源次在天灾,主在人祸,百姓无以为生,这才起来闹事。

如今虽暂时平息,而杨鹤手里就是那十万的银子,二十万石粮食,坚持不了几个月,他以为花几两银子几袋粮食把那些老百姓诓骗回家就能平安无事!他想得太简单了。

那些百姓回去没有地种,还是吃不了饭,到了明年春天,百姓手里的那点粮食,那几两银子花完,还是要起来闹事。

他未能成功安抚过乱民那还好说,可他都安抚成功过一次,百姓再乱,那他就有了欺君之罪,必死无疑。

更要命的是,他给那些百姓的几两银子,转头又会被地方官用收税的名誉收回去,那些听安抚回家的百姓,感觉到自己被骗了,还会起来闹事。

在加上那些地方官对那些投降的头目不放心,杀降是早晚的事,等到了那时,朝廷信用丧失,再想招安难度就大了。”

种花桂英闻言,心中一凛,又问道:“这都天灾不断,民不聊生,老百姓都已经造过一次反了,那些官府还找灾民收税,这不就是逼着百姓继续造反吗?”

程风点点头,缓缓说道:“姐姐这话就说到点子上去了。这些地方官就是要百姓造反,这样朝廷就会出钱出粮到陕西去平乱,那钱粮到了陕西,大家都可以发财不是。

这杨鹤就是一个言官书呆子,又从未在地方上干过,他哪知道地方官员的龌龊心思。

他就没有好好想过百姓为什么会生乱!只自以为给点小钱把百姓诓骗回家就算安抚成功,这老头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你看着吧,到了明年年底,陕西民乱会愈发不可收拾,到时候他杨鹤的命也就到头了,只可怜受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百姓。”

程风说完,又重重地叹了口气:“只可怜陕西的百姓,被这帮混蛋搞得乌烟瘴气。

也不知道曹金虎那里到底发展的怎么样了?现在已经进入冬天,草原的乱局也将开始,也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在那里站稳脚跟?”

种花桂英安慰:“少爷放心吧,曹金虎是有能力的,他带去的那两千护卫装备都很精良,和鞑子打仗不会吃亏的,少爷如果不放心,我明天就安排人去那边看看情况。”

程风笑笑:“我到不是怕他打仗吃亏,就凭他们携带的武器,就不是那些破大刀长矛弓箭可以比拟的。

就算是林丹汗的所有骑兵都去了,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我只是担心他受到我们的纪律约束,在草原上不敢杀戮太重,被那些蒙古人当成软柿子欺负。我还是有些犹豫,要不要提前把那《能歌善舞器》给他送过去?”

种花桂英疑惑道:“少爷,你说的这《能歌善舞器》是不是你让袁老太爷他们搞的那个叫机枪的武器?”

程风一笑:“对呀,机枪就是这《能歌善舞器》。”

“少爷,你可真会给武器起名字,我见袁老太爷他们测试的时候,把子弹打的突突的,一只机枪的威力赶上咱们上百人放骑枪了,你把如此有杀伤力的东西叫做能歌善舞?”种花桂英差点笑喷。

程风也跟着笑起来:“这机枪射击时的声音,像不像载歌载舞的节奏?没有这个东西出现的时候,草原的民族最喜欢的就是弯弓射大雕,铁骑抢天下。

但是有了这机枪之后,他们就会不爱刀枪爱歌舞,你看着吧,只要这个东西在草原上出现,草原民族很快就会变得能歌善舞。所以我就起了这么个名叫《能歌善舞器》。

种花桂英笑道:“少爷这名字取得新奇,不过这机枪威力如此大,若给了曹金虎,震慑那些蒙古人倒是足够。”

程风摸着下巴思索道:“只是这武器太过先进,若是过早暴露,怕引起朝廷觊觎。但如今草原局势复杂,我又担心曹金虎那边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危险,咱们这边鞭长莫及,救援不及。

不行,我们和曹金虎的距离实在离得太远,靠现在的通讯方式实在是太慢了。

必须把无线电通信搞出来,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姐姐,我要去电气组看看,让他们试制的矿石收音机有些眉目了没有!”

种花桂英也站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你说的那个神奇的收音机,到底有多神奇?”

程风和种花桂英匆匆赶到电气组,正巧遇见冯小宝正带着一群学生正围着一个简陋的装置忙碌着。

看到程风进来,冯小宝赶忙上前打招呼:“风哥儿,桂英姐你们来了。”

程风笑道:“小宝哥,我让你们试制的那个矿石收音机可有眉目了?”

冯小宝笑道:“已经有了些进展,我们试制了一台,能接收到微弱的嚓嚓声,可一直做不到哥儿所说的可以听到人说话的效果。”

程风眼睛一亮:“你是说你们做出来了,还能听到电流声?”

冯小宝点头:“应该是吧,就是那种吱啦吱啦的声音。”

程风兴奋不已,凑近那个简陋装置仔细端详,并亲自听了喇叭里传出来的嘈杂声。

程风思索片刻后说道:“有这个嘈杂声就说明我们试验的方向是对的,可能是某些关键环节还没处理好,所以才收不到清晰的信号。

或者是矿石收音机和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没有对好,所以只会出现电流声。

小宝哥,咱们再检查下矿石检波器,看看是不是它的灵敏度不够。还有天线,长度和位置或许也得调整调整。”

说罢,程风便和冯小宝等人一起重新检查起装置来。他们小心翼翼地调试着各个部件,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充满了期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检波器的指针调到一个位置的时候。突然,那喇叭里传出了清晰的人声!虽然声音还有些微弱和嘈杂,但众人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种花桂英惊喜地捂住嘴,眼中满是兴奋。程风也忍不住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成功了!就是这个位置这个频段。”

众学生也兴奋了,也没想到还真的可以收到声音,全都围在喇叭前,朝那个操作信号发生器的同学喊:“刘二丫,你接着喊,别停。”

刘二丫也很兴奋,对着拾音器不停的喊“喂,喂,喂……”

同学们仔细聆听着喇叭里面传出的喂,喂声音,确定这声音确实是从喇叭里传出来的,真的奇妙无比。

程风兴奋地说道:“好,有这个基础,再改进一下,无线电通信就有希望了。”

冯小宝也激动不已,“风哥儿,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

程风思索了一下,朝刘二丫道:“二丫,你们把信号发生器抬到院子里去试,我们看一看,可以接收到信号的距离有多远?”

“好勒少爷。”刘二丫叫过几个同学,高兴打了信号发生器,抬到了外面的院子里,距离差不多一百多米的样子,再次开始测试。

众人在屋内紧张等待,眼睛紧紧盯着喇叭。没过多久,喇叭里再次传来刘二丫的喊声,虽然声音依旧清晰可辨。大家欢呼起来,这证明在一百多米外还能接收到信号。

随后,他们不断增加刘二丫与屋内矿石收音机的距离进行测试。当距离达到一千米时,声音开始变得弱。

在距离到达两千米的时候,收音机里连嘈杂的电流声都听不见了。

程风兴奋地说:“这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可惜这个距离还是太近,别说是用于陆地通讯,就算用在舰船上通讯它的太短。

看来得改进天线和增加信号发生器的发射功率才行。”

冯小宝兴奋的问:“风哥儿,增加信号发生器,是不是就是把那个线圈做大?”

程风笑笑摇头:“不只是要把信号发生器的电磁线圈做大,还要对信号进行放大,我们需要两个二极管,一个三极管来放大电磁信号。还需要一个电容来过滤噪音。”

冯小宝好奇的问:“风哥儿,什么是二极管?什么是三极管?什么是电容?”

程风耐心解释道:“二极管就像是一个单向的门,只允许电流朝一个方向流动;三极管则能放大信号,就好比把微弱的声音放大变得响亮。

电容就像是电池,它能稳定电流,减少杂波。不过,咱们现在的材料和技术,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都有难度。”

冯小宝皱着眉头,有些发愁:“那可咋办,没有这几样东西,信号就没法很好地放大,通讯距离就很难增加。”

程风想了想,说:“我们先从材料上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找到类似功能的材料来替代。

我把这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的工作原理和需要的材料,制作的图纸画给你们,找不到我说的那些材料,你们就寻找其它的材料试试,看看哪种材料做出来的效果最好?

同时,继续优化天线和信号发生器的结构,说不定也能让通讯距离增加一些。”

“行,只要有方向,我们往那个方向努力总是能解决的。”众人听了,又重新燃起希望,立刻开始讨论如何优化天线和寻找替代材料。

种花桂英在一旁看着,感慨道:“这小小的收音机,背后的学问可真不少。有了这无线电通信,以后咱们和各基地联系可就方便多了。”

程风点点头,眼神坚定:“没错,继续努力,一定能让无线电通信发挥大作用。

咱们要等着无线电做通讯,好像时间有些长。要不你们安排两个人来研究研究有线的电话如何?”

冯小宝听了程风的提议,眼睛一亮:“风哥儿,这有线电话是什么样的?又是个什么原理?”

程风解释道:“有线电话就像咱们现在的矿石收音机,但它是通过电线来传输声音,一端说话,另一端就能听到。

原理嘛,就是把声音转化成电信号,通过电线传过去,再把电信号变回声音。

咱们现在用的电喇叭,前面的喇叭就是收音机,后面的拾音器就是信号发生器,这两种东西的原理大体差不多,对研究有线电话也有一定优势。”

冯小宝兴奋地搓搓手:“照风哥儿这么说,我就懂啦,不就是把电喇叭和拾音器之间的电线加长就是有线电话了,虽然还要拉线,不如无线电方便,但是我们有电喇叭做基础,研究起来肯定比无线电要快得多。”

程风笑道:“正是这个道理。有线电话相对无线电来说,技术难度会小很多,大家知道了有线电话的基础,研究起来一点也不难。

咱们可以双管齐下,一边研究无线电的二极管、三极管和优化天线,一边尝试着制作有线电话。”

种花桂英也赞同道:“如此甚好,这样不管哪个先研究成功,都能解了咱们通讯不便的燃眉之急。”

于是,众人立刻行动起来。一部分人继续围绕着矿石收音机和信号发生器研究无线电通讯,

另一部分人则在程风的指导下,开始着手绘制有线电话机的图纸,记录有线电话的原理和所需材料,准备开启新的研究征程。

在有线电话的设计上程风直接跳过来最早的听筒和话筒分体式的设计,是直接采用了二战之后的听筒话筒一体式设计,既古典又美观。

程风带着学生们忙了好几天。这才把基础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剩下来的试验工作就交给学生们去完成了。

就在众人全身心投入研究通讯工具的时候,动力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方以智自行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台一千千瓦两相发电机被装进了发电站,更换下来一台四十千瓦发电机。

经过现场测试,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异常,单机扩容算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

炼钢厂的电力总量达到了一千二百八十个千瓦时,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电解氧的速度大大的提高了,氧气的压力和密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炼钢厂在吹氧炼钢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氧气流的压力增强了,这一点小小的变化,却让钢水里的废渣数量大大增加,整个钢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宋应星那里,双气缸改良版蒸汽机也成功下线,经过测试,运行状态比单气缸蒸汽机平稳多了。

在得知发电厂那里更换下来了一台四千瓦发电机之后,宋应星脑洞大开,竟然想试一试用蒸汽机去带动发电机看看能不能发出电来?

宋应星马上找到方以智,提出来了自己的想法,这也引起了方以智的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试一试,把蒸汽机和发电机联合起来。

他们仔细研究了发电机和蒸汽机的构造,经过一番测量和计算,开始动手改造。两人齐心协力,竟真的把蒸汽机和发电机连接在了一起。

一开始,尝试并不顺利,发电机只是发出微弱的电流,还达不到原本发电量的一半。

但他们没有气馁,能经过观察水力发电站的电机运转情况和蒸汽机下的电机运转出来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发电机的转速太慢,这才发不出电来。

宋应星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发明家,他在思考如何把发电机的转速变快的时候,想起来了机床用的减速机。

宋应星一拍脑门做了一个决定,把减速机反过来用不就是增速机了吗?于是两人还真搞了一台减速机来反着用,结果却发现蒸汽机根本就带不动。

两人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应该是增速机的增速倍率太大,才造成蒸汽机卡机死机。于是两人又重新设计了增速机,把蒸汽机输出的转速只提高到了三倍。

终于,在这一次尝试中,发电机成功发出了不稳定但足够大的电流!大家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发电方式。

程风听到宋应星的汇报后,很是高兴说:“宋部长和方组长的这次蒸汽机与发电机组合的尝试,是大家学会自主研究的一个好开端。

你们的这个新尝试,为我们的电气化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因为你们的这次尝试,我们有了建火力发电站的可能,就算没有合适的河流,我们也能发电了。

有了这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以后咱们的电力供应可就更稳定,就可以在各个城市乡镇进行推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