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望愤愤不平地说,仿佛又看见亲弟弟死不瞑目的样子。
“唉,兄长多说也是无益。事到如今,整个大汉,即便是曹丕,人人可降,吾司马家人,断不可降!
故吾求金城太守一职,非为曹丕寻退路,实为司马家族寻一生路耳!”
司马望至此,才明白司马懿的良苦用心。
“弟放心前往金城,吾当寻族中长老,商议举族北迁之事!”
“兄长放心,吾前往金城,必为吾司马家寻一条生路!”
司马懿见说服了兄长,心中也满怀宽慰,仿佛压在胸腹的一块巨石,终于搬开了!
翌日,曹丕又召集群臣,司马懿提出迁都至长安一事,意料之中,遭到了多数人的极力反对。
好在司马懿兄弟两人口才了得,引经据典,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力陈迁都长安的好处,曹丕也事先严令大将军曹真等人配合赞成,迁都之事终获通过。
说起来很是可怜,大汉皇帝陛下刘辩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迁都一事的。过往不堪回首的经历,让刘辨对迁都长安一事极为反感,但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刘辨也不敢说太多反对的话。
公元216年4月,洛阳突然间传出北迁长安的消息。而且,从上到下,先兵后民,组织极为高效和严密,在新汉政极还未完全反应过来,大汉政权已完成了十之七八的迁都工作。
五路讨伐伪大汉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便被迫要做出修改。
修改计划容易,但一些前期布置的准备工作,例如粮草辎重的调动要改变就不容易了。
最后,大将军府幕僚经过半个多月的紧急商讨,在原先的计划上做了大幅修改,才终于又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原计划中的最后五路兵马兵围洛阳,肯定是不行了。权衡利弊,大将军府幕僚把兵围洛阳改为由三路兵马兵进长安,吕布和汉中徐晃一路只需占领凉州,尤其是金城郡即可。赵云,刘备兄弟,张辽三路兵马不分先后,兵锋直指长安。
陶响坐镇大将军府,统筹各路大军攻伐事宜及粮草辎重调配。
草莽营也全部动员起来了,尤其是雍凉二州的潜伏人员,更是活跃无比。不负重托的洛阳司人员,在司马懿被任命为金城郡太守的几天后,这则消息便摆上了陶响的案头。
陶响敏锐地觉察到司马家族有北逃的迹象,便果断给吕布,陈宫下令,迅速占领金城以北的吐谷浑部地盘,不得放走金城郡一兵一卒北逃。普通百姓也是如此。如有不从者,可就地斩杀。
下完此令后,陶响还不放心。又给在西域传播佛敦大获成功的窄融兄弟也传了一个手令,遇到从金城北逃的汉人,尤其是司马家族的人员,务必擒拿归案,必要时可就地斩杀。
宁杀错,不放过。陶响暗下决心!
等一切计划重新调整完成,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之久。没办法,三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就是这样。尤其是交通,通讯方面,效率实在是低下。
灭国之战,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慎之又慎!
幸亏沮授和诸葛亮皆严谨细致之人,陶响只需掌握大致的方向不犯错,便可确保计划顺利执行。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