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激战过后,明军成功复刻了征伐鞑靼时的“跳岛斩首”战术,重创瓦剌部,瓦剌主力受损严重,无力再对大明北疆构成威胁。
彼时,漠北另一势力兀良卫尚未发展壮大,其势力远不及鞑靼、瓦剌,对大明边疆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此次成祖御驾亲征,历时两年,先后平定鞑靼、重创瓦剌,彻底清除了漠北两大主要威胁,使大明北疆得以安定。
经此一役,漠北诸部皆震慑于大明军威,不敢再轻易犯边,为大明换来了最少五十年的边疆太平。
功成之后,成祖朱棣宣布北伐大胜,随即下令班师回朝。
大军凯旋而归,京城百姓夹道欢迎,举国欢庆。
大明王朝迎来了一段边疆稳固、国力强盛的黄金时期。
……
郑和率水师完成征伐瓦剌之助战任务后,沿原航线返航。
其舰队不仅满载军械、士卒安全归港,更携来一众特殊访客。
自南洋至西洋沿途几十国使臣、皇子,皆愿亲赴大明,一睹天朝上国风采,行朝贡之礼。
船只抵靠太仓刘家港时,港口早已布置妥当。
大明官员率仪仗队迎候,鼓乐齐鸣,旌旗招展。
各国使臣身着本国特色服饰。
消息传至京城,百姓争相奔走相告,沿途观者如堵,皆欲见万国来朝之盛况。
一时间,从港口至京城的道路上,热闹非凡,尽显大明天国上朝气象。
当宁王从倭岛运回来第一批银矿后,永乐帝为彰显大明国力,让各国访客亲眼目睹大明的军威,下旨,在京城南郊校场举行盛大阅兵。
阅兵当日,天朗气清。
校场之上,旌旗猎猎,甲胄鲜明。
数十万明军将士列阵而立,气势磅礴。
各国使臣与皇子立于阅兵台一侧,亲眼目睹这震撼的场景,神色各异。
待阅兵仪式接近尾声,各国使臣与皇子再也无法保持镇定,纷纷跪倒在地,行叩拜之礼。
口中不断称颂大明国威,姿态恭敬至极,尽显臣服之意。
自此,大明万国来朝的盛况愈发兴盛,永乐盛世的威名远播四方。
……
自《永乐月刊》问世,其凭借广泛的传播力,成为永乐帝推动学术发展、打破思想禁锢的重要载体。
月刊不仅刊载朝堂政令、边疆捷报,更开辟专栏,收录各学派言论、技艺心得与学术探讨,无论是农家的耕作之法、法家的治世理念,还是医家的诊疗经验,皆可在月刊中寻得一席之地。
再加上永乐帝对《永乐月刊》予以的大力扶持,不仅调拨国库银两保障刊印与分发,更下令在各州府设立阅报处,让士农工商皆有机会接触多元学识。
皇权的有意引导,为学术思想的复苏铺就了道路。
协会成员可在《永乐月刊》发表书法理论、作品评析,定期举办书法雅集,一时间文人参与热情高涨。
在书法协会的带动与皇权的积极扶持下,各类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各学派的发展皆依赖皇权的支持,其思想与主张也多服务于王朝统治。
同时,学术领域的多元发展,也削弱了儒家士大夫集团对学识与思想的垄断,减少了其对皇权的制约。
随着百家争鸣态势的稳固与各学派对皇权的依附,自此,永乐朝的皇权摆脱了此前儒家士大夫集团的掣肘,在思想、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掌控力达到顶峰。
永乐一朝的政治格局即将进入新的阶段,成为华夏王朝历史上皇权最为鼎盛的时期!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