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就在锁芯最深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几乎与金属本身融为一体的凹槽里,他看到了几根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的、深蓝色的纤维。
它们太微小了,小到如果不是用这种极限的方式去观察,根本不可能被发现。它们就像是几粒被遗忘在宇宙角落里的尘埃,安静地卡在那里,记录着某个瞬间发生的、不为人知的接触。
林纾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立刻意识到,这几根纤维,极有可能就是撬锁的那个“幽灵”,在操作工具时不慎留下的!它们或许是来自于他戴着的、那种防滑的战术手套的袖口;或许是来自于包裹撬锁工具的那块绒布;甚至,可能是来自于他探身撬锁时,衣袖与门锁发生摩擦后,被刮蹭下来的!
无论来源是什么,这几根纤维,都携带着最直接的、指向犯罪嫌疑人本身的生物信息!
林纾屏住呼吸,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把尖端比针尖还要细的、防静电的精密镊子。这是一个极其考验手眼协调和稳定性的操作。他的手,稳得如同一块焊死在地面上的花岗岩。他小心翼翼地将镊子尖端探入锁芯,轻轻地、如同夹起一片蝴蝶的翅膀一般,将那几根几乎没有重量的纤维,一根一根地,完整地夹了出来。
他将它们放在一张白色的取证纸上,然后用另一个证物袋,郑重地将它们封装了起来。做完这一切,他才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这短短几分钟的精细操作,比进行一场激烈的追逐,更耗费心神。
与此同时,刘秧则走进了厨房。他没有再去检查那些已经被翻烂了的橱柜,而是径直走到了墙角的垃圾桶旁。这个垃圾桶,之前已经被技术员整个打包带走,但刘秧记得,昨晚妻子在倾倒垃圾时,因为装得太满,有一些东西掉在了桶的外面,后来又被捡了回去,但桶的内壁和最底层,很可能还有残留。
他戴上手套,将那个空荡荡的垃圾桶倒置过来,轻轻地敲了敲桶底。
一些残渣和碎屑,掉落在了他预先铺好的报纸上。大部分都是一些果皮和菜叶的干涸痕迹,但其中,一张被揉成一团、又被垃圾的汁水浸泡得有些发软的信封,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个最普通的、黄褐色的牛皮纸信封,上面没有任何的文字,既没有收件人,也没有寄件人,更没有邮票。他将信封展开,里面空无一物。
这看起来,就像一张再普通不过的废纸。
但刘秧的目光,却被信封的封口处,那一道极不自然的、断断续续的胶水痕迹,死死地吸引住了。
那条胶水痕迹,已经完全干涸,变成了半透明的、微微反光的硬质薄膜。
为什么要封口?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