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764章 皇帝惊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4章 皇帝惊魂(1 / 2)

第764章皇帝惊魂

金秋十月。

征討朔方的將士们凯旋,李靖献俘太庙。

梁师都的首级,悬於长安城闕。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太上皇搬进了大安宫。

大唐天子李世民,也正式入主太极宫,住进了甘露殿中。

常朝,也正式回到太极殿召开。

坐在太极殿御座上,皇帝面色潮红。

在东宫登基称帝百余日,终究是少了点什么,只有坐在了太极殿上,才真正圆满。

“永康县公李靖,以功进封代国公,加真封二百户,通前共六百户,赐物六百段,及青海两匹,银瓶一对!”

“检校凉州都督,兼太子左卫率!”

黑色头下露出的白两鬢,满是沧桑的脸上,也难掩激动。

犹记得,当年十来岁少年郎,与舅父韩擒虎討论军事,得开国名帅的舅舅称讚將来必为名將。

后来刚出仕,便得到权相杨素称讚,说將来能坐到他的位置。

可后来却蹉跎几十年,一转眼五十多。

谁能料到,大器晚成,这几年隨李孝恭平定东南,安抚岭南,如今也终於独当一面,率师討平了这天下最后一路反王。

在这头髮都白了的年纪,晋爵国公,实封六百户,检校凉州都督,內定为明年伐吐谷浑主帅。

说大器晚成也好,说时来运转也罢,多年准备也算是一展所长,李靖目光看向卫王李逸,自己如今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帮助。

他心里记著那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詔令宣读完,李靖谢恩。

通事舍人又拿出几道詔书宣读。

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代郡王李逸,改封为卫郡王。

赵郡王李孝恭改封为河间郡王,迁观州刺史。

燕郡王李艺改封为离石郡王,迁石州刺史。

皇六弟赵王李元景改封荆王,授雍州牧、右驍卫大將军,遥领安州大都督。

皇七弟鲁王李元昌改封汉王,遥领梁州都督。

三皇子汉王李恪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

四皇子卫王李泰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督常、海、润、楚等十六州诸军事,又兼越州都督,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

追封皇次子李宽为楚王,赠凉州总管、司徒,以宗室济南公李世都子李灵龟嗣。

以宗室赠西平王李琼之子李保定为卫怀王李玄霸嗣。

连串的詔令,让人眼繚乱。

涉及八王。

李逸代郡王改为卫郡王,换了个爵號,但仍还是宰相,其地位不变。

而李艺和李孝恭,也改了封號,从一个字的郡王改成了两个字郡王,加上一个迁河北观州刺史,一个迁河东石州刺史,都远离关中核心,可以说是贬降。

尤其是对李艺来说,原本是割据一方的藩镇梟雄,入朝后拜大將军、出镇为总管,可新皇上位后召还朝中,一直閒坐。

这次改封为离石郡王,那可是稽胡为主的偏僻之地,李艺还去那当刺史,是再明显不过的贬降。

李孝恭也是一贬再贬,之前贬普州刺史,现在贬到河北去了。

当初李孝恭与李靖组合,也曾横扫东南半壁江山,如今李靖加官晋爵,李孝恭却是一贬再贬。

反倒是两位皇弟和两位皇子的改封爵位和授官,並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不论是皇六弟李元景授雍州牧领安州大都督,还是李泰一人兼领东南两都督,都督二十余州诸军事,大家都清楚,这不过只是遥领,一个虚名而已。

李元景也不过六岁,而李泰才三岁多。

这四个亲王,官再大也都是虚的。

四位亲王,遥领了三个大都督,和两个都督职,李泰一人领了两个都督,东南半边天都遥领了,不过大家也能理解,毕竟李泰是皇帝的嫡次子,但是出生不久,太上皇把这个孙子,过继到了卫王李玄霸名下。李泰那以后就喊李世民为伯父,如今他改封李泰为越王,其实就是让这个嫡子再次归宗,重回自己名下。

从宗室中另选了个李保定过继到李玄霸名下。

皇帝要补偿下这嫡次子,大家也能理解。

四五岁的亲王大都督,谁也不会真放心上。

今日虽非朔望朝,可在京九品以上职官也全都来太极殿朝会。

朝会结束后,李世民来到立政殿,长孙皇后带著韦贵妃等一眾嬪妃拜见,立政殿与东宫丽正殿名字相仿,却又完全不同。

“这里如何”李世民笑著问长孙,长孙回覆说挺好。

李世民和长孙夫妇以前也住在太极宫,在称为西宫的承乾殿,齐王元吉住武德殿。

他们夫妇还在承乾殿生下了嫡长子,太上皇直接赐名承乾。

后来秦王功绩越来越高,皇帝便让他搬出宫,先在城南赐一坊之地营建秦王府,之后又以功高,在禁苑西面建弘义宫为秦王府。

搬出太极宫也有好几年,再回来,身份大变了。

如今这对年轻的夫妇,是太极宫之主,这天下至尊。

早上李世民在太极殿早朝,长孙皇后也在立政殿接受命妇们的朝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