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通贸平粮价。
南洋暹罗、吕宋等地,稻麦岁稔,米价低廉,昔海禁未严之时,商舶岁运番米数十万石,京城及各地的米价恒稳,百姓得以温饱。
然今禁海之策,致使水旱之年米价腾跃,百姓苦不堪言,多有饥苦之状。
弛禁则番米至,仓廪实而粮价抑,万民得食,此乃利民之首策也。
其二,兴贸增就业
伴随着王承恩越念越多,那些跪在地上请求不要开海的大臣们脸色顿时就变了。
他们的脸上原本还带着一丝侥幸和倔强,此刻却完全被惊恐和绝望所取代。
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份奏疏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从各方面阐述了开海的好处,甚至连他们所担心的什么与民争利、什么违背祖制、什么海盗倭寇之类的问题全部都考虑到了。
再加上今日的《大明日报》说的关于粮价下降的事情,这全部加起来,根本就没法让人反驳啊。
这要是再反对开海的话,那等于说是不让百姓们吃上更便宜的粮食!
搞不好哪天走在街上,他们就会被人从后面敲闷棍。
一时间,这些官员脸色惨白,一个个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他们真后悔刚才没听完这份奏疏的内容就站出来了,这回想回去都回不去了。
不多时,王承恩终于念完了上面的内容。
崇祯目光冷冽的看向众人说道:
“诸位爱卿,这奏疏的内容你们也都听完了,你们觉得开海一事究竟如何?到底是有利于国家还是有害于国家?”
崇祯这话一出口,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有官员刚准备说话,可突然就在这时,勋贵之首的英国公率先站了出来。
他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躬身,声音洪亮而地说道:
“启禀陛下,老臣觉得这开海一事确实是有利于国家的,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还可以从海外运来大量的粮食,以解决国内的饥荒。”
“不瞒陛下说,老臣一大早就拿到了今日的《大明日报》,这《大明日报》说,自从昨天的粮食入城之后,今天的粮价便已经下降到了二两银子一石,对比于两年前的三两一石,足足便宜了三分之一。”
“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可是实打实的实惠,要是没有这海外粮食的话,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吃不起饭。”
“因此,臣觉得这开海一事势在必行,任何敢反对此事的人都是奸臣,是佞臣。”
好家伙!
听到这话的时候,崇祯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因为说实话,这件事情他其实没有和英国公打过招呼,结果没想到英国公这家伙居然能站出来赞同。
英国公在勋贵集团中威望极高,他的这一开口,无疑给开海之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下一秒,其他几位勋贵也纷纷站了出来,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
“陛下,臣等也觉得开海一事势在必行,请陛下即刻下令开海。”
“没错,开海乃是利国利民,反对此事的都是居心不良者,还请陛下严惩。”
一瞬间,朝堂的气氛无比和谐,以薛国观为首的内阁以及六部重臣、和以英国公为首的勋贵们居然全部赞同开海一事,这顿时让刚才那些祈求不要开海的官员觉得手心都在冒汗了。
文官之首和勋贵之首都支持开海,他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就在这时,薛国观觉得还有些不够,于是他赶忙冲着人群中一些自己的门生故吏使了个眼色。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北方人,而且都不是东林党。
他们平日里与薛国观关系密切,深受薛国观的栽培和提拔,自然也是隶属于帝党了。
接收到薛国观的示意之后,他们赶忙纷纷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也觉得开海一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臣恳请陛下开海。”
紧接着,另一个官员也大声说道:
“臣也支持开海!”
随后越来越多的官员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开海。
这下子,整个朝堂之上三分之二的人都支持开海,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还站在那里。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和南方走私牵扯很深的官员,有的甚至也从事着走私的勾当。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犹豫和恐惧的神情,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说实话,要是朝堂之上只有一半人支持开海的话,他们还是可以继续反对的,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和势力。
可是现在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全部支持开海了,而且开海的理由根本就无法反驳,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更别提以内阁为首的文官、以英国公为首的勋贵全部都支持开海,他们的力量已经十分渺茫了,与其这样还不如顺水推舟算了。
想到这里,一些人私下里交流了一下眼神,很快便有人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开海乃是利国利民之事,臣愿意支持开海。”
紧接着,又有一个人说道:
“臣也愿意支持开海!”
这下子,倒是让之前那些跪在地上要求不要开海的官员有些像小丑一样了。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尴尬和沮丧的神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眼看着事情居然进行的这么顺利,崇祯心里也是有些诧异。
要知道之前他每次做什么决定的时候,文武百官总是会跳出来反对,搞得他焦头烂额,并且最终会不了了之。
结果没有想到现在开海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支持,实在是让他感到震惊了。
不过嘛,仔细想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朱慈烺可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的。
因此有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回过神来之后,崇祯继续说道:
“既然诸位爱卿全部都支持开海一事,那么此事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关于具体的计划该怎么实施,依旧交由内阁和六部商议。”
说话间,崇祯突然又看向了之前那几个跪在地上请求不要开海的大臣,他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然后说道:
“至于你们几个,到底为何要反对开海?且详细说说,若你们说的有道理,朕便既往不咎,若你们说的没道理,朕必要严惩。”
那些人听到这话,顿时吓得冷汗直流,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们哪有什么道理可讲啊!
总不能直接告诉皇帝,他们的家族也参与了走私一事吧?
这不是找死吗?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