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老朋友,我们可是在海底第一次见面呢!!”
这句玩笑话让大家开心的大笑起来。
潜水员在海底见面都不是常事,更何况在海底和这些普通工作人员见面呢;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人也真不是什么普通工作人员,他们都是经受过相关培训,以及严格考核的水下特殊工作人员,甚至有部分就是退役的潜艇士兵。
这些人的培训内容除了正常的工作培训外,比其它人更多的是水下生活,工作,以及三种相关求生技能的考核。
简单来说,他们受训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潜艇官兵培训受训的相关内容拿来修改一下就能用上。
他们在水下工作的环境和潜艇兵相比空间更大,生活工作环境也更舒适一些,可面对的心理压力与危险基本是相同的,除了要学会在水下枯燥的生活外,还要学会潜艇兵的三种脱逃求生技能。
第一个是损管技能,这个是海军所有舰艇服役官兵都要学的,在面临管路损坏,起火以及船体进水的情况下,要迅速懂得如何处置这些危害。
后面两个是潜艇兵特有的技能,一个是水下脱逃;
如果潜艇已经被攻击炸毁,或者是已经解体也就算了,但是在潜艇损坏无法操作,或者是无法上浮,还能够勉强位置一定深度,或者坐潜落在海底上,有时间组织脱逃的条件下。
要学会穿着简单的防护服,如何在事前判断自身的海底深度,通过逃生口脱离潜艇,并学会使用特殊的呼吸法,在上浮的过程中不断的吐气避免肺部空气压力降低导致炸破肺叶。
不过潜艇兵这一条有两个分支逃脱技能,一个就是常见的鱼雷管,要钻到鱼雷管里,由内部的战友关闭鱼雷管后盖,解锁单向锁扣开启前部舱盖后钻出去上浮脱离;当然这个办法有个弊端,就是永远需要最后一名潜艇兵留在鱼雷舱完成这个操作!
而这最后一名潜艇兵是没有人会帮他完成这个操作,难道就这样在里面等死吗?
通常来说这最后离开的潜艇兵是本艇的最高长官艇长,或者是副艇长以及鱼雷长这些军官,他们经验丰富且具有比普通士兵更强的心理素质,在艇内幸存的所有官兵离开后,他会自行打开艇内的注水阀,让整个潜艇开始向内注水,等潜艇内部的海水注满且与外界海水压力平衡后,他会打开普通舱门再上浮逃离。
这就是潜艇兵两个脱逃技能的第二个分支,从舱门或者紧急舱门逃离。
这个过程很考验人的心理,没有一颗大心脏,根本不敢自己亲手打开注水阀,然后看着海水迅速的淹没整个潜艇内部,还要憋气等待,等待海水压力和外部形成平衡后才能推开舱门或者舱盖。
这一系列的动作没一颗大心脏根本无法冷静的完成!
最后第三个技能就是原地求生等待救援。
这一点是在无法逃离潜艇的情况下的被动技能,毕竟在战争时期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包括和平时期也一样,某国的一艘核潜艇就曾因为鱼雷舱的鱼雷爆炸导致艇艏全毁,潜艇沉入一百多米水下,而后面的潜艇官兵迅速反应,在潜艇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迅速关闭各舱舱门,并收集潜艇上可用物资在舱内较为温暖干燥的地方等待救援,直至氧气烛和氧气再生板消耗殆尽,剩余全体官兵8小时后在寒冷和缺氧中窒息而亡。
虽然这些英雄没能等到救援,但这些英雄主观上依旧努力的在利用一切资源和所学求生技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这就像落水的人一样,如果你连在水中扑腾一下的挣扎都没有,那你凭什么能等到救援到来呢?!
而这些水下工作人员学的技能和潜艇官兵所学的差不多,海底建筑内同样也有逃生设备和维生装置。
目前这个竖井钢体内部,除了下方的气闸舱可以进行躲避和逃生外,顶部还有一个逃生出口,这玩意封顶时整个盖子是一体的,人员可以钻入到内部后利用里面的氧气瓶、简易逃生服,还有顶部的紧急逃生舱口逃离,这里距离海面可是最近的位置。
而且这种民用设施会随时可以向外发送求救信号,更不用说它平时都能够通过电缆脐带随时随地的保持和水面设施的即时通讯,一旦有情况发生便能迅速汇报;实在不行,还有数个紧急求生信号标,一旦开启释放装置,这满身橙色的玩意就会直接上浮漂在海面,利用内部的电池直接发送求救信号;而无需像潜艇那样还要保密隐藏自己的行踪,它能获得的救援力度与速度绝对不是潜艇能相比的。
综上所述,这些工作人员可不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甲方经受过这类相关培训的工作人员,只可惜目前还没有亿幸的工作人员在里面,现在亿幸的第一批人员还在培训中呢。
说回舱内,全部人员出来后,里面携带的少量物资也被大家传递运送下来,小张本来想马上离开运送第二批人员下来,但是却被雷洪汕给拉住了。
“着啥急,来都来了,自家员工不参观一下自家的矿井你好意思拍屁股就走人?”
得嘞,老板都这么说了,小张也就只能留下来,跟着大家在雷洪汕进入内部,站在海底泥水边上,感受着这个巨型的海底建筑物内部带来的恢弘气势和满罐体内部特有的海腥味。
至于为啥是雷洪汕做介绍……那没办法,就像雷洪汕所说的那样,这个海底井矿虽然所属权是国家的,但开发权和获利权是他的!现场没有人能比他更有发言权,他可是正牌主人!
两小时后,小张带着第二批水下工作人员下来,这一次也是六人,两批人加上四名深潜员,一共十六人开始了水下施工作业。
人数虽然少了点,但得益于高科技,不是所有工作都是需要人力去完成的。
十六个人先拆开一些事前运送下来的密封体,里面是小型机械吊装设备和叉车这些升举设备,现在钢体内部已经接通外部的电源,完全可以使用更高效的机械动力来辅助工作。
不过众人最先安装完成的,是一个巨大的密封罐体,这玩意个头和一辆中型油罐一样,它的作用很重要,就是通过水面上的空气加压泵,将事前打下来,储存在若干个干个高压气瓶罐里的高压空气,把钢体底部残存的海水全部给打挤出去;同时其它装备拆卸出来的密封壳也不能乱丢,简单焊接一下就能变成临时的储水罐,一部分会储存气闸舱每次开启后流入内部的海水,一部分会临时储存从上面输送下来的洁净淡水。
这些淡水不仅要用于日常的洗漱,还会在后面用于给钢体内部结构进行清洗,这个用量可不小,不提前多准备一点可不够到时候的消耗量。
几个小时后,完成充电的海底轻舟再一次带着两批人下潜到水下,别看海底轻舟可以一次性续航12海里,但考虑到整体的运载能力,以及上下往返过程中要克服的海流影响,实际消耗能源可不止这几百米;同时还要考虑到能源冗余性,也就是如果突然发生什么情况,海底轻舟需要在剩余电量消耗完之前,保证能将海底所有人员分批运送上来。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海底轻舟必须要考虑三次满载八人的负荷运载量,将二十四名水下工作人员分批次运输上来,根据前两次往返消耗的电力,海底轻舟必须要保证最低65%的电力,才能满足紧急时刻三次上浮下潜的能源储备。
不过以后这个条例就会放宽松,倒不是放松了警惕,而是第二艘海底轻舟会服役,变成双艇轮作值班状态。
二十四个工作人员加四名深潜员的工作效率那就高得不是一丁半点了,所有工作人员很快拆开所需物资包,开始在内部进行初步的清洁与施工,并利用已经连接上的高压空气管道,将残存的海水全部排空,此刻整个钢体内部底层的海底几乎全部裸露在了地面上,由于事前雷洪汕和其它深潜员就已经用高压水流冲掉了表面上沉积的淤泥海砂,现在残留的大部分是坚硬的岩石层,但是少量存留的泥沙泥浆还是令人很讨厌,必须要清除掉。
“有鱼!水里有鱼!!”
“卧槽,还有虾!!”
“抓住它抓住它!晚上加餐!!”
在清理这些泥沙与泥浆的时候,令人意外的,是众人居然在残存的泥水中发现一些海底虾蟹和不知名的海底动物。
其实别说发现这些,之前雷洪汕他们第一次进入时就发现水里有几条因为好奇心而进来的倒霉海鱼。
没办法,这么大的钢体结构在海底裸露这么长时间,加上照明灯光吸引,总会有些好奇的鱼类溜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钢体封闭后这些倒霉蛋来的时候好好的,现在回不去了!
“能吃不?好吃不?”
看着这些在泥水里挣扎蹦跶的虾蟹,很多人第一想法念头就是这个。
这是龙夏人的天性,看到某样东西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能吃吗?好吃吗?
如果知道不能吃,第二反应就是:这玩意能做药材吗?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