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2章孟德初探(1 / 2)

处理完内部事务,羊祜并未忘记叶明的嘱托。他深知荆州的诸葛亮绝非易与之辈,立刻调集兵马,在东面靠近荆州的江州、巴东一带,依托长江天险,重新修筑加固防线,招募青壮,日夜操练,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以防备诸葛亮狗急跳墙,西攻益州。

半年后,一份详尽的奏报送到了叶明手中。叶明看完,龙颜大悦:“叔子果然不负我望!半年之内,竟将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固若金汤!”

郭嘉在一旁笑道:“羊祜将军有经天纬地之才,此番益州之行,不过牛刀小试。主公慧眼识人,益州已然是我军最稳固之后方。”

叶明点头,心情舒畅:“益州既定,我军便再无后顾之忧。接下来,便是荆州了。”他目光转向地图,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也不知,孔明现在如何了?”

此刻的荆州,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备的丧事在诸葛亮的强力主持下,总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刘备虽有二子,长子刘禅,次子刘永。刘永尚年幼,且素无贤名。诸葛亮与一众蜀汉元老商议之后,最终决定,拥立刘备长子刘禅继位。

在永安宫,刘备灵前,年仅十七岁的刘禅,身着孝服,面带惶恐与茫然,接受了百官的朝拜,成为了蜀汉新的主人,史称蜀汉后主。

只是,这新主实在太过年轻,且性情懦弱,毫无主见。登基大典之上,面对群臣山呼,他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险些跌倒,幸得身旁的诸葛亮及时搀扶。

“陛下,请节哀,以国事为重。”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

刘禅看着眼前这位父皇最为倚重之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带着哭腔道:“相父,父皇他……他去了,禅儿,禅儿不知如何是好啊!这江山社稷,禅儿,禅儿担不起啊!”

一声“相父”,让诸葛亮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刘禅这是在向他托付一切。也罢,受先帝托孤之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就是他诸葛亮的宿命。

他深深一揖:“陛下放心,先帝虽逝,尚有臣等辅佐。只要君臣一心,定能保我大汉江山,完成先帝匡扶汉室之遗愿。”

随即,刘禅下旨,尊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钺,开府治事,军政大权,尽皆委于诸葛亮。不久,在诸葛亮的“建议”和百官的“劝进”下,刘禅更是拜诸葛亮为“义父”,以示倚重和信任。

“义父?”当这个消息传到叶明军中时,叶明正与郭嘉对弈。他捏着一枚黑子,停在半空,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

郭嘉也忍俊不禁:“这刘禅小儿,倒也‘聪明’。一句义父,便将所有担子都甩给了诸葛亮。只是不知,诸葛亮是该哭还是该笑。”

“哭笑不得吧。”叶明将黑子落下,吃掉了郭嘉一大片白子,“诸葛亮名为义父,实为保姆。刘备这一死,倒是让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以一人之力,既要防备我们,又要提防曹操、孙权,还要照顾这么一个‘好大儿’,啧啧。”

“主公,诸葛亮既总揽荆州军政,必然会加强防备。永安、江陵、襄阳一线,怕是已固若金汤。”郭嘉提醒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