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道韵。
所有沉浸在感悟中的人都被惊醒,惊疑不定地看向光芒流转的岩壁,以及波动传来的山谷深处。
“怎么回事?”有人惊问。
无根生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开口道:“不必惊慌。”
“看来是有人触动了谷内更深层的布置,或者说,是我们这些‘访客’的气息,达到了引动某种‘回应’的阈值。”
他看向山谷深处那雾气缭绕之处:“紫阳山人留下此地,恐怕不止是为了让后人观摩。”
“真正的奥秘,或许就在那里。”
他当先朝着深处走去。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都按捺不住好奇,纷纷跟上。
穿过那片浓郁的、仿佛由液态灵气构成的雾气,眼前的景象再次一变。
这里似乎是山谷的尽头,面前是个不大的山洞,空间比外面稍小,却更加精致。
中央是一座古朴的石台,石台上空无一物,但石台本身却刻满了与外界一脉相承,却更加复杂、更加接近本源的符文。
而在石台后方,光滑的岩壁上,没有具体的节气图案,只有两个巨大的、仿佛蕴含了天地至理的古字——
“通天”。
这两个字,笔走龙蛇,道韵天成,仅仅是注视着,就让人心生敬畏,仿佛看到了一条直指大道本源的途径。
“通天……二十四节通天谷,原来‘通天’二字落在此处。”张怀义喃喃道。
就在所有人目光都被“通天”二字吸引时,石台上的符文骤然亮起耀眼的光芒!
光芒汇聚,在石台上空形成了一道模糊的、由纯粹能量构成的虚影。
那虚影看不清面容,身着古朴道袍,身形飘渺,仿佛随时会消散,但其散发出的气息,却浩瀚如海,深邃如渊,带着一股亘古苍凉的味道。
“后来者……”
一个平和而淡漠的声音,直接响彻在每个人的心湖之中,并非通过耳朵听见。
“能入此谷,观摩节气流转,感悟天地韵律,证明尔等皆是有缘法、有悟性之人。”
那虚影,显然是紫阳山人张伯端留下的一缕神念印记!
“此地方寸之地,乃吾感悟周天,模拟天地节律所成。”
“尔等所见二十四节之变,即为天地之‘理’的一种显化。”
虚影缓缓说道,声音带着一种阐述大道的庄严。
“然,道不可独享,法不可轻传。”
“留此印记,一为印证,二为警示。”
“印证者,尔等心中之道,可与此地之道相互印证,明心见性,去芜存菁。”
“警示者……”虚影的声音微微一顿,似乎带着一丝叹息,“大道虽广,却亦有规矩。”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