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言情>快穿之长安一路行> 第18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8(2 / 2)

历史的车轮,终究因为一颗顽强介入的石子,发生了微不可察却又影响深远的偏转。

半个月后,南方局收到了来自当局方面一份意外的合作清单,上面包含了之前一直拖延的先进无线电设备医疗物资,以及允许我方技术人员参与美方提供的某些培训项目的条款。

虽然核心的政治承认依旧艰难,但实质性的援助通道却被撬开了一道更大的缝隙。

而此时的长安,正随着大部队在撤回关中的路上。

队伍渡过黄河,踏入陕北高原时已是初冬。

凛冽的干风卷着黄土扑面而来,远处的塬梁峁呈现出一种苍凉而坚韧的轮廓。

与江城和沪市的潮湿不同,这里的天高阔,地广袤,连空气都带着一股粗粝的生机。

长安的身体在这段颠簸的路途中进一步衰败。

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骡马拉着的板车上,用厚厚的棉被裹着,依旧抵不住从骨髓里透出的寒意。

咳嗽愈发频繁,咯血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但她清醒时,那双深陷的眼睛却始终亮得惊人,默默远眺着这片革命的圣地。

抵达延安后,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将她安置在山下一处僻静的窑洞里,阳光能透过窗棂照进来,便于休养。

安顿下来没几天,长安便主动找到了负责后勤和医疗卫生的同志。

她拿出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面是土法制作青霉素的详细流程。

“这是极其简陋的版本,”长安的声音微弱但清晰,“效果远不如提纯的成品,而且有过敏风险,必须做皮试。但在没有药的情况下,对付一些细菌感染,尤其是外伤感染,也能救急,能多救回几个战士的命。”

面对众人的关怀和劝阻,她坚持要亲自示范。

在窑洞前临时垒起的土灶旁,她指挥着几个挑选出来的卫生员,用玉米汁和瓜皮等作为培养基,小心翼翼地分离青霉菌。

每一个步骤,她都讲解得极其耐心,尽管说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喘口气。

她瘦削的手腕连搅拌的勺子都几乎握不稳,需要卫生员扶着才能完成动作。

在场的所有人,看着她专注而疲惫的侧脸,看着她因用力而泛出不正常红晕的脸颊,眼眶都忍不住湿润。

这不是在传授技术,这是在用最后一点生命力,为战友们铺一条从死神手里抢人的路。

土青霉素的试点制作在严密指导下开始了。

除此之外,她还根据记忆,整理了一些简易的野战急救技术,比如更有效的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技巧,甚至还有利用当地材料制作简易消毒剂的方法。

做完这些,长安也没有停下。她意识到在敌我交织封锁严密的环境下,可靠的情报传递比黄金更宝贵。

她又找来了负责情报交通的同志,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她系统地讲解了死信箱的设置与运用。

“地点要寻常,不易被破坏,且便于观察是否被触动,墙缝树洞桥墩,甚至特定的坟头砖下都可以。”

“取信和放信的时间要错开,路线要不同,避免被蹲守。”

她不仅讲解原理,还画出了多种示意图,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策略。

这些来自未来情报工作的成熟经验,让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也茅塞顿开,大大提升了情报网的安全性和效率。

她还对现有的无线电收发设备,提出了一些基于当前条件的改良建议,虽然只是细微的调整,却在实战中提升了通讯的稳定性和隐蔽性。

长安就像一支即将燃尽的蜡烛,拼命地释放着最后的光和热。

窑洞成了一个小小的无声的课堂。

来来往往的干部战士和技术人员,都曾在这里接受过只言片语的指点,却往往受益无穷。

人们都知道,山下住着一位从敌后回来的战友,身子很差,但懂得极多,她是在用最后的时间,把脑子里的宝贝一点点掏出来,留给这片土地和这支队伍。

李知凡从渝城带回合作取得进展的消息时,直接来到了长安的窑洞。

他看到长安靠在炕上,正轻声对战士讲解如何利用星象和地物在夜间辨别方向,脸上带着一种近乎透明的宁静。

等到战士们敬礼离开,李知凡才走上前,将好消息告诉她,包括援助物资已经在路上,以及美方虽未全信但已提升戒备的情况。

长安倚在炕上,灶膛里塞满了木头,炕上暖烘烘的。

而窗外,却是山雨欲来,风暴正在悄然凝聚。

她闭上了眼睛,等待着,那注定将改变世界格局的惊天雷鸣,提前炸响。

轰隆!

阵阵响雷劈在了长安的窑洞上空,长安置若罔闻。

窑洞外的雷声尚未停歇,放置在床头的无线电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摩尔斯电码。

长安猛地睁开眼,眼底闪过一丝亮芒,随即被剧烈的咳嗽淹没。

她靠在炕沿,指尖在空中虚划,仿佛在触碰无形的屏幕,脑中关于无线电加密与指挥系统接入的知识,正化作一串又一串复杂的代码,通过发财临时搭建的通道,穿透时空的阻隔,悄然渗入美太平洋舰队的指挥网络。

长安的身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皮肤下的血管仿佛在痉挛,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从肺腑里扯出碎片。

当最后一串代码发送成功时,长安猛地喷出一大口鲜血,溅在炕边的土墙上,像一朵凄厉的红梅。

李德胜和李知凡赶忙将长安扶起,二人都不问她刚才的异样动作是为何,只是一个劲的鼓励她,说医生很快就来了,说胜利也很快就到了。

长安气若游丝,“两个山洞……”

李知凡:“放心吧,已经挖好了,绝对保密。”

长安喘着粗气,暂时闭上了眼睛小憩。

李德胜大概猜到了长安在等什么,就把自已屋里的收音机和电台搬了过来,时时刻刻播放国际消息。

长安每日就在半睡半醒间听着,始终强撑着一口气。

三日后,一条消息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美在反击被偷袭后,向日投放了两枚小男孩,且投掷范围远超原定计划,覆盖了日岛大部分区域。

剧烈的爆炸摧毁了其工业基地与军事设施,大半个岛屿沦为废墟,日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彻底丧失了向外侵略的能力。

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时,延安上下一片欢腾。

长安终于长舒一口气,顶着阵阵雷声让李知凡将她背到挖好的隐蔽山洞里,然后红着眼和对方做了最后的告别。

长安颤巍巍的敬了个礼,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雷声越来越凶猛,劈在山头上,将半个山顶都削平了。

李知凡拍去一身的尘土,在李德胜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被长安数次叮嘱视为禁区的山洞。

推开石门的瞬间,二人都红了眼眶,长安早已气绝。

山洞里整齐堆放着庞大的物资,大量的粮食罐头,治疗传染病的疫苗,用于修建基础设施的工程图纸,改良土壤的化学肥料……

每一样东西,都是这个时代最急需的珍宝。

而另一处山洞里,则装满了无数超越时代的物品,饱满的高产稻种和小麦种子,一箱箱封装完好的抗生素和止痛药,还有厚厚的书籍,从现代工业制造原理到先进农业技术手册,从基础电子电路设计到现代战争战略战术,从基础计算机知识到芯片光刻机的研制,甚至还有先进的单兵武器和小型通讯设备,以及整套的武器研发制造手册。

阳光透过山洞的缝隙照进来,落在那些物资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山洞口的废土之下,有一粒种子已经发了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