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 第7章 盛唐中的坚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盛唐中的坚韧(2 / 2)

一年后,玄宗准备召回苏颋,却对张说是否复用犹豫不决。这时,贞晓兕呈上一份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奏疏。

“四夷宾服,非独仗兵锋之利,更在文化之盛。今四海咸仰大唐文教,若使才俊无用武之地,徒令外人笑我不知人善任。”

玄宗阅后拍案叫绝,问左右:“此奏疏文风,颇有燕许大手笔之风骨,是何人所写?”

当得知是鸿胪寺那位女官,玄宗大感兴趣,召她入宫问对。

面对皇帝的提问,贞晓兕从容不迫:“陛下,张说修《大唐六典》,是为国家立规矩;苏颋安抚地方,是为百姓谋福祉。二人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那贞卿自己呢?”玄宗笑问。

“臣愿为粘合车轮之胶,梳理羽翼之手。”

不久,张说、苏颋相继还朝。

重逢之日,二人在贞晓兕陪同下共游曲江。

“贞主簿曾言,来自很远的地方。”苏颋试探道,“不知是何方?”

贞晓兕望着粼粼江水,轻声道:“一个与大唐同样辉煌的时代,只是辉煌的方式不同。”

张说若有所思:“所以你熟知我等命运?”

“知其轨迹,不如见其精神。”贞晓兕微笑,“二位大人的诗文中,最动人的不是仕途坎坷的哀叹,而是面对坎坷时的从容与超越。”

她指着远处嬉戏的孩童:“正如这些孩子,跌倒后哭两声便爬起来继续玩耍。人生际遇,何尝不是如此?”

丽正书院修书的日子里,贞晓兕成为张说的得力助手。

她引入的编目方法大大提高了修书效率,又协助苏颋整理文书,使政务处理更加流畅。

有趣的是,她时常用现代心理学解读二人的诗文。听她分析“秋风不相待”中的归因理论,“汾上惊秋”里的情绪一致性记忆,张说抚掌大笑:“若使后人皆如贞主簿这般读诗,我等这些老朽倒要成为你所谓的心理学案例了!”

贞晓兕却正色道:“文学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千载之下,人性依然相似。”

开元盛世在三人共同努力下,文化事业愈加繁荣。贞晓兕虽知安史之乱的阴影终将降临,却更加坚信:文化的韧性,可以穿越任何黑暗时刻。

故事讲完,学子若有所思:“所以这位贞娘子,才是真正理解盛唐精神的人?”

贞德本微笑:“她来自未来,却最懂当下。曾听她说,盛世不是没有阴影,而是在阴影中依然向着光明;不是不会遭遇挫折,而是在挫折中依然保持内心的从容。”

“那她后来去了何处?”

贞德本望向远方:“完成她的使命后,便悄然离去,如同露珠回归江河。但她留下的精神,已融入这盛唐气象,至今仍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月色如水,照见千载时光里,那些在各自时代中努力发光的身影,从未真正消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