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小酌了一番后,便回到了船舱中。
萧宁还真是一宿未睡,只是觉得此方天地在激荡。
翌日。
皆是得偿所愿的两个人,几乎同时睁开了眼。
萧宁依偎在赵安的怀里,自我打趣道:“我曾发誓此生不嫁,以身许国!没曾想最终你成了国!”
“所以你这也不算违背誓言。”
赵安紧紧地抱着她,异常珍惜道:“想起你卖首饰帮我筹措银两,想起得知你是长公主,想起咱们第一次见面,我还感觉像是做梦一样呢。”
“你于我而言,曾经如皓月悬空,后来是彼此信任,相知相助,如今终于身心合一。”
“那也得上早朝!”
萧宁当着他的面穿好了衣服,然后伸手拽他道:“你既然回京了,今后当和我一起去。”
“早朝……”
赵安以手扶额道:“这个词对我而言好陌生,也足见你这几年有多辛苦。我心中有愧啊,理应好好报答你!”
“喂喂喂,你报答就报答,扯我衣服干什么?”
“自然是复制昨夜,粘贴你我!”
“???”
待船又晃动起来了,萧宁真是满脸的问号。
他分明是早有预谋。
既然如此,为何要等她穿好衣服以后才这么做?
难道是因为昨夜前半程,他没有动手过,想要弥补缺憾?
可也不能白日宣婬啊!
堕落了!
想她这几年每日都准时早朝,今日却不见人影了。
也许这个男人回来后,她也该逐渐换种方式了。
某种情况下,“堕落”也是极好的。
两人回京后,已是午后。
他们还是升朝了。
成立“天工院”、“格物院”、改革市舶司和将作监、制定《赵律》等一系列举措正式提出,并让各部各司执行。
百官都很震惊。
他们都猜到赵安回京后会有大动作,没想到直接来了个天翻地覆。
这变革的力度乃是空前的。
只是诚如萧宁所说,他们提出的多是细节上的完善,没有人质疑赵安。
毕竟是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缔造了如此强大的大赵。
他这摆明了是想更进一步。
谁若是敢拖后腿,估计只有罢官回乡的份了。
赵安看向大儒程储道:“程老,在本王看来,大赵的未来在变革,但更在教育。这教育既教民,也教官!”
“太学作为最高学府,当不拘一格选拔可造之材,本王准备让太学面向天下,扩招至数万人,不知你意下如何?”
程褚躬身道:“以如今大赵疆域之广,百姓之众,理应如此。”
“那便这么做吧,切记这是为国选材,为国造材,一定要光明正大,经得起朝野的考验和质疑!”
“老臣遵命!”
这几年,程褚一直在帮他主抓教育。
可以说大赵的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
官学方面,每个县都开设面向儿童的“蒙学”,秉持有教无类,让更多儿童都能够入学开蒙。
现在蒙学在各地已是遍地开花。
而在蒙学之上,还有县学、府学和州学,这些面对的是年龄较大的学子。
虽是地方办学,但朝廷会全力支持并且会时常考核。
除了这些官学外,朝廷还鼓励民间办各种各样的私塾、义学、家馆,乃至书院等,办得出色的会予以赏赐。
赵安在这方面从不吝啬。
太学扩招,他也是早就在酝酿了。
像这种最高学府,自然不能成为官僚子弟垄断的地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面向天下,招揽天下贤才,它才不至于沦为一潭死水,继而让整个帝国失去前进的动力。
“秦大人!”
赵安眼神一扫,看到了老熟人秦盛,顿觉格外亲切。
当初他在西北十二卫当总兵时,可是帮了他不少忙。
这几年被萧宁当文臣来用了,主政多地,也是多有政绩,官声非常好。
“王爷!”
秦盛同样有种往事历历在目之感。
早在西北时,他就很好看赵安,觉得他一定能够闯出一番天地来。
只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能打下一个亘古未有的帝国。
其实他有想过主动请缨,追随他南征北战。
可转念一想,他麾下猛将如云,还是不去凑那个热闹了,当去经略地方。
不知不觉间,这都数年过去了。
他也是最近才重回京城,真是感慨万千。
洛京还是那个洛京。
大赵立国后未曾扩建。
然而,从镖局到外卖,从红包促销到商贾大盛,从动物园到博物馆,这里早就焕然一新了。
它变得让人感到很陌生,却又是那般欣欣向荣,充满生机。
赵安笑着询问道:“你可曾到动物园去逛一逛?”
秦盛点头道:“如今身在洛京,若说自己没去过动物园,那势必会被嘲笑的。臣看到了老虎、大象、狮子、猩猩、孔雀、犀牛、长颈鹿、斑马、棕熊、豹子等等!”
“家中犬子看得都不愿出来了,这都是因为王爷,才能让我们在一园之地便看尽天下奇珍异兽啊!”
赵安微微一笑,指着穿着一身官服,站在百官之中的东方绮道:“这多有她的功劳,动物园和博物馆都是她在推进的,做得很好。”
“而随着更多的动物被从各地运来,你们还可以看到更多。秦大人,你想不想提前获赠几张门票?”
秦盛听出他的话外之音,连忙道:“王爷这是有差使交给臣?臣但凭差遣!”
赵安沉声道:“今后太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管理诸学的地方,本王准备将国子监给腾出来,专门用来培训大小官员,本王在西北时开设的武略学堂也面向武将继续开设,你看如何?”
官员培训很重要。
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的向心力;另外一方面也能提升他们的觉悟和能力。
这件事他其实一直在做。
上次科举时还抽出不少时间来亲自培训新科进士呢。
今后要系统化,制度化了。
秦盛郑重道:“吏兴则国盛!大小官员德行和能力如何,攸关各地的经略,臣觉得此举必不可少。”
“那便由你来执掌国子监,负责此事。”
“多谢王爷信任,臣一定鞠躬尽瘁,不会让王爷失望。”
他话音刚落,一个大臣出列道:“启禀殿下,王爷,最近洛京周围数县频频发生命案,而且皆是他杀,凶手不知所踪,引得人心惶惶……”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