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前路无门
李孜省回家稍事休整,得到皇帝正式委命后,直接就去到新军营地,此时监军太监和随军武勋已经带着精挑细选的京营兵马到位,随即李孜省就以拉练为名,直接统领大军奔蓟州而去。
这边文臣正在四下串联,准备来日早朝上疏,集体反对李孜省去蓟州赴任,闻听消息后想要阻止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下午申时三刻。
心急如焚的刘健去兵部找余子俊商讨此事,得知李孜省已于午后带着兵马向东行去,他立即又马不停蹄去找徐溥。
二人简单商议后,决定不再等第二天朝会上进言,而是当天直接找人去内廷传报,希望通过私下拜谒的方式劝说皇帝,收回成命。
很快司礼监几位当值太监就得到消息,最后覃昌在向朱祐樘请示并得到授权后,亲自到了内阁沟通。
此时内阁中不单有徐溥和刘健,还有之前一直被晾在一边的徐琼。
“三位阁老,有关李孜省带兵出征之事,陛下虽是乾坤独断,但提前不也跟你们打过招呼么为什么会突然又反对了呢”
覃昌好奇地问道。
刘健道:“先前曾有传言,说陛下有意要在边镇调换官员,但从未曾提过让李孜省来领兵。此人军事才能近乎于无,以前只有偏关一战的经历,如果要去长久经营蓟州镇,只怕所托非人。”
覃昌笑着说:“既有过领兵经验,情况就算不上坏。且李尚书这人,人缘很好,尤其是在武弁中,那些人可是很巴结他的……”
“什么李孜省在蓟州也有人脉”
刘健脸色变得很不好看。
从来没人拿一个官员人缘好坏来决定其是否能做官,或者是做好官。
以前我们没办法,让李孜省这个道士控制了大明官员的选派,等于是个无冕的吏部尚书……
问题是现在他已被赶出权力中枢,凭啥还让他去地方上带兵
覃昌道:“陛下既已做出决定,为何诸位不等等看呢既不用朝廷给他出钱粮,也没说让他去蓟州统调兵马,所用不过是一点人脉和手段,从京城带去部分人马,让他试试又何妨
“如今陛下需要的是蓟州镇地界,有人能为河套之地的王越摇旗呐喊,根本就无须做什么,最多不过是……带兵往大宁故地走一圈,随后回来便可。”
这里覃昌所说的大宁故地,有一段揪心的典故。
洪武二十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北疆防务,设大宁都指挥使司于大宁卫,次年七月更名为北平行都司,由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统领,成为明初北方最重要的军政机构,管辖大宁前、后、左、右、中五卫及会州卫等十余卫所。
北平行都司所在的大宁城,地处辽河上游要冲,东控松漠,西连宣大,素有“北门锁钥“之称,控制此地,就等于是扼住了蒙古铁骑南下的通道,可确保北方大明的安宁。
靖难之役爆发后,成祖朱棣为了摆脱兵力不足、内外受敌的困境,亲自率领军队到大宁袭取了受封于此的宁王,掳走宁王一家,并将北平行都司诸卫都调拨麾下,随同他南下与建文帝朱允炆作战,同时得到蒙古兀良哈等朵颜三卫帮助。
经过这一变故,北方军事重镇大宁竟然奇迹般地没了明军。
随着战争结束,登基为帝的朱棣将宁王转封南昌,并将北平行都司驻地迁移至保定,又将大宁故地送给了靖难有功的兀良哈等朵颜三部。史书记载,朱棣与朵颜三部“约以为外藩,居则侦保,警则捍卫”,想让朵颜三部为自己守卫大宁,成为大明屏障。
结果没过多久,朵颜三卫就背叛了大明,整个大明长城以北地区,再次成为了蒙古人的牧场。朱棣几次北伐,面对的敌人中就有朵颜三卫,这算是朱棣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遗祸至当下的弘治朝。
可以说大宁故地算得上是大明朝廷的一个禁忌。
“什么李孜省领兵出塞,要走那么远吗”
徐溥不满地问道。
“啊……这……真的算得上远吗”
覃昌摆摆手,不以为意地道,“大宁故地,再怎么说,也曾是大明的地盘,朝廷将领带兵前去巡视一番,就算不作为,也算对太祖皇帝有个交代……就当是,派人去祭拜天地吧!”
……
……
阴山之北。
随着又一场大雪的到来,真的算得上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明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
不是说他们没有退路,甚至于鞑靼人都没敢分兵去堵大明军队的退路,只是主帅王越不甘心。
王越想寻找机会,将面前十几个部族联合起来的草原军队一举给击溃,刚开始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但随即发现,自己这路人马的机动性成为当
你出击,鞑靼人就撤退。
你驻扎,鞑靼人就天天围着你的营地袭扰,敲锣打鼓,还不时射出火箭来,试图远距离点燃营帐。
你不去驱逐还不行,因为真的让鞑靼轻骑靠近点燃帐篷以及粮草,柴薪等,明军将士的保温和补给将出现严重问题,结果就是搞得人困马乏。
实在受不了鞑靼人没日没夜的骚扰,出击部队选择回退,结果鞑靼人尾随着就又靠了过来,形成对峙的局面。
总之鞑靼人就是没日没夜地跟你周旋,也不跟你正面交战,但就在距离你几十里的地方恶心人。
你当然可以派出战斗力惊人的枪骑兵与之缠斗,但你刚出营地对方就有意识地后撤,还若即若离,拼命吸引你前出,等你追击兵马精疲力尽,鞑靼人就开始迂回包抄,不断用手中的弓箭交换明军的子弹,其用心昭然若揭。
王越非常小心。
因为他生怕自己成为大明的罪人。
作为曾经成化时期无人能及的军中统帅,王越的胆气和魄力非军中他人所及……但眼下他也在竭力求稳,就因为他手上已有一定军功,一旦之后大军陷入被动,折个一两阵,损失兵将,回去后皇帝是否会给他功赏都是问题。
朝中大臣不可能轻易将功劳给他。
想要功劳,就得在战场上全力发挥,不留遗憾,回去后好跟皇帝请功,甚至获取张峦父子的鼎力支持……除此外几乎没有他法。
作为总兵官的朱永则在积极推动撤兵。
因为这几天的战事他算是看出来了,明军一方看似优势巨大,能以少数兵力与鞑靼数倍于己的精锐对峙,可一旦大明将士这边松掉心底那根弦,被鞑靼人围攻,最后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两万多将士将要暴尸荒野。
“王军门,天气越来越寒冷,满目冰雪,将士们对于北方苦寒之地多不适应,这里没有城塞作为凭靠,如果还要继续打下去,很可能会为鞑靼人所趁。”
朱永这天趁着军事会议结束,单独去跟王越讲道理。、
这也是因为他是军中武职最高者,他觉得自己有资格跟王越对话,“您看现在我军所处的位置,从这里往南,至少得走五百里以上才能进入大明地界,如果要绕道河套,还得多走二三百里。”
王越明知故问:“是因为军中粮草不足以支撑下去吗”
朱永道:“因为之前自土默特部营地的缴获,目前我军粮草尚不是问题,但连续作战消耗巨大,若这么没完没了地对峙下去,粮草迟早都有告罄的一天,我们还是得多做打算。”
王越摇头道:“没到最后一步,就算啃草根,也得坚持下去……明明当下我军局势占优,鞑靼人甚至不敢与我们正面一战,就此退回去,得被多少人笑话以后咱们还有出击的机会吗”
“王军门,您最是体谅下属,其实将士们也愿意跟您一起,为朝廷效死命……要不然,我们使用计策对敌先假意退兵,等过阴山时,在峡道两侧的山上设伏,等鞑靼人追来,我们突然四下杀出,届时鞑靼人无所防备,岂不是任由我等……”
朱永看似提建议,其实还是变相说撤兵。
按照之前的经验,鞑靼人绝对不会轻易在峡道发起追击,之前朱永设伏,在后面追击的土默特部骑兵就没有上当受骗,而当前对于明军火器厉害之处有着更为深刻认知的察哈尔部将领,自然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王越看破了朱永的心思,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一脸严肃地道:“不到山穷水尽,绝对不能轻言退却。当前的困境其实我早预料到了,心里有所防备,未曾想亲自面对时,却还是心痛莫名,感受到一阵无助和悲凉。”
朱永道:“所以……军门,您有更好的安排”
“能有何安排不过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力求制造混乱,看看能不能从无序中寻找到破局的机会。”
王越见朱永一脸迷惑,当即解释,“我让王伯安找个机会,带兵突杀出去,在外围游走,策应中军,看看鞑靼人会有何反应。”
朱永赶紧道:“从之前种种迹象看,鞑靼人早有抢夺我军新式火铳的意向,以便仿造……绝对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分兵实不可取。”
王越态度很坚决:“照顾好你自己那路兵马便可,目前各部都不能出丝毫差错,本官已想方设法跟朝廷取得联系,让他们知道我们当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