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第371章 半壁江山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1章 半壁江山一(2 / 2)

他思索片刻,最终决定按部落规矩行事:“既然是来洽谈结盟,那便按规矩来。你等先起来,江宏业留下,其他人随我回营。我会派人蒙住江宏业的双眼带他入营,联络事宜需经长老会共同定夺,在此之前不得有误。”

于得水等人连忙起身应道:“谨遵长老吩咐。”

孙杭缓步走到江宏业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眼前这男子身着圭圣军军服,虽面带风尘却目光沉稳,孙杭先是用马鞭轻轻敲了敲他的肩膀,语气平淡地询问:“先生投军多久了?”

江宏业坦然答道:“回长老,在下投军三年,历经巨鹿、羟县等数场战役。”

孙杭突然话锋一转,猛地抽出腰间佩刀架在江宏业的脖颈上,厉声呵斥:“你可知我图尔特部的规矩?外人擅闯领地,按律当斩!你就不怕死吗?”

江宏业脖颈感受到刀刃的冰凉,却毫无惧色,三年军旅生涯,他历经无数险境,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直视着孙杭的眼睛,不卑不亢地反问:“长老既知在下是来洽谈结盟的使者,却举刀相向,这难道就是图尔特部的待客之道?若是真心想杀我,何必多此一问;若是想试探在下,那在下不妨明说,结盟是为图尔特部寻一条生路,而非引狼入室。”

孙杭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猛地收刀入鞘,哈哈大笑起来:“好胆量!不愧是能杀败我族军的人,果然有几分骨气!”

随后于得水走到江宏业身边,轻声告知他需蒙眼回营,江宏业点头表示理解,两名图尔特骑兵上前,用黑布蒙住江宏业的双眼,扶他上了马。

一行人在骑兵的带领下赶路,马蹄声在草原上哒哒作响,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停下脚步。

江宏业被摘下蒙眼布,只见眼前转过一座小山坡后,矗立着一座三四百米高的暗红色石山,山势险峻难攀,易守难攻。

石山前生长着成片的带刺灌木丛,那些灌木丛主干有手腕粗细,枝条却只有拇指般细,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想要靠近石山,必须穿过这片灌木丛。

图尔特骑兵熟练地带着江宏业在带刺灌木丛中穿行,他们似乎对每一处枝条的走向都了如指掌,灵活地避开尖刺,脚下的路径隐蔽而曲折。

约莫走了一炷香的时间,眼前豁然开朗,抵达石山脚下一条喇叭形通道,道口狭窄,仅容两马并行,越往里走空间越开阔,通道尽头竟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草原,微风拂过,草浪翻滚,生机勃勃。

这片草原被暗红色石山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内侧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流淌,河水潺潺,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的草木,小河一路绕着草场延伸,最终汇入一处平静的小谭。

于得水向江宏业介绍:“这小谭颇为神奇,无论春夏秋冬,水位与水温都常年不变,是我们部落重要的水源。”

说话间他取下江宏业的缚带,江宏业望着眼前山环水绕、绿草如茵的景象,不由得惊叹:“此处竟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远离尘世纷扰,实在难得!”

几人并肩沿着小河边的草地前行,一路谈诗论文,从《诗经》到唐宋诗词,从孔孟之道到诸子百家,见解颇为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江宏业本是进士出身,学识渊博,而于得水作为图尔特部的佼佼者,自幼饱读中原典籍,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聊着聊着,江宏业好奇地问道:“于兄学识如此深厚,想必部落内对文化传承极为重视吧?”

于得水点头笑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图尔特部源自中原士族,先祖深知文化是根,为保传统特意开办了义学。族内凡年满六岁的年轻人,都必须进入义学学习六年,诵读儒家经典,研习算术历法。六年期满后,优秀者可升入部落的桃花书院再学两年,深入钻研经史子集与兵法谋略。”

他思忖片刻继续说道,“桃花书院每届毕业的顶尖十人,会被留校任教,将知识传承下去;其余学子则进入军中担任低级官员,既能领兵作战,也能处理部落事务。”

江宏业听得连连点头,又追问部落的婚丧嫁娶制度,于得水解释道:“我们有严格的族规,同姓者不得通婚,这是为了保证族人血脉的纯净;女子仅限嫁给本族男子,以防止核心文化外流;男子则可以娶外族女子,但胡族女子需在族中居住满三十岁,或是入族十年以上,经过长老会考察确认认同部落文化后,才准许进入核心地带生活。”

正是凭借这些严谨的制度,图尔特部在塞外漂泊百年,依然人丁兴旺,且始终未被胡族同化,保留着中原士族的文化根基。

谈及此处,于得水的语气不由得低沉下来:“可惜的是,百年来草原诸胡先后兴盛,瓦剌、鞑靼、满清等势力轮番崛起,我们图尔特部夹在其中,虽凭借险要地势与灵活策略勉强自保,却屡遭攻击,实力受损严重,始终难有大的发展。此次羟县之战惨败,更是让部落元气大伤,若不能找到强大的盟友,未来的处境恐怕会更加艰难。”

江宏业听着他的感慨,心中对图尔特部的遭遇多了几分同情,也更坚定了促成结盟的决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