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境如潮水般温柔地漫上来时,李明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轻柔的力量托起,缓缓地飘落在一片无垠的田野上。这片田野广袤无边,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天空呈现出一种昏黄的色调,就像是永恒的黄昏一般,给整个世界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李明站在这片田野上,脚下是一片浑浊不堪的水田。泥水黏稠,仿佛能够黏住人的双脚,让人难以迈步。水田中倒映着破碎的天空,那破碎的景象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李明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也不知道这片田野意味着什么。就在他感到困惑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柳儿。柳儿正挽着裤脚,站在不远处的田中央,手里拿着一柄细竹编成的网兜。
李明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喜悦,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惆怅。他看着柳儿,回忆起了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
更让他恍惚的是,在柳儿的身旁,还站着同窗阿雅和她的道侣孙师兄。另一侧,则是那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乐修弟子。这一幕,竟让李明有一种梦回当年稷下学宫的感觉。
稷下学宫,那是他们曾经一起修行、论道的仙家净土。在那里,他们共同探索着修行的道路,互相交流着心得和感悟。那段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但却深深地印刻在了李明的记忆中。
“李明,你快看啊!”柳儿兴奋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她猛地回过头来,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喜悦之情,眼眸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星一般,亮晶晶的,仿佛能够照亮整个世界。
还没等李明做出反应,柳儿就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网兜迅速沉入那浑浊的泥水深处。她的动作迅速而果断,仿佛对这泥水之下隐藏的东西有着十足的把握。
当网兜再次被提起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网兜中竟然装满了沉甸甸、亮晶晶的彩色石头!这些石头从那污浊的泥水中被捞起,却没有沾染丝毫的污垢,每一块都晶莹剔透,宛如宝石一般,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些彩色石头的颜色各异,红的像燃烧的火焰,蓝的像深邃的海洋,绿的像初春嫩绿的新叶,它们在昏黄的天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犹如梦幻中的宝物一般令人目眩神迷。
“你是怎么做到的?”阿雅不禁惊叹出声,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柳儿,仿佛她是一个拥有神奇魔法的仙女。阿雅连忙拉着孙师兄凑近前来,想要一探究竟。
柳儿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丝得意,就像一个发现了宝藏的孩子。她并没有过多地解释,而是再次俯身将网兜沉入水中,这一次,她捞得更深了一些,但动作却愈发轻柔,仿佛生怕会惊扰到水下的什么秘密。
就在这时,一股清新雅致的香气如微风般轻轻拂过,李明猛地一抬头,惊讶地发现那位身着素白道袍的静静老师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站在了田埂之上。她面带微笑,宛如仙子下凡一般,静静地凝视着他们。
柳儿见状,兴奋地欢呼一声:“老师!我来帮您捞!”她满心欢喜地走到静静老师面前,小心翼翼地将网兜慢慢伸进静静老师面前的那片水域里,然后缓缓地往上提起。
就在网兜离开水面的一刹那,一道耀眼的光芒突然从网兜里绽放出来。众人定睛一看,只见一网湛蓝如晴空的石头展现在眼前。这些蓝色石头的颜色纯净得没有丝毫杂质,宛如深海之心凝结而成,散发着令人陶醉的美丽光泽。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蓝色石头的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的如同游鱼摆尾,灵动自然;有的好似婴孩蜷卧,憨态可掬。每一块石头的曲线都显得那么浑然天成,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而成的艺术品。
在这众多蓝色石头中,有一块特别引人注目的玫红色石头,它的色泽浓郁欲滴,宛如熟透的樱桃,让人看一眼就忍不住想要捧在手心里。柳儿一眼就看中了这块石头,满心欢喜地将它拿在手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静静老师看着柳儿手中的玫红色石头,眼神温柔如水,轻声说道:“都给你吧,这些机缘,本就是属于你的。”她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却又似乎蕴含着一种看透世事、洞悉因果的淡然。
柳儿兴致更高了,又转身为阿雅和孙师兄捞石。为阿雅捞出的石头,多是柔和的粉紫与鹅黄,形状圆润,透着几分娴静;为孙师兄捞出的,则偏青黑之色,带有棱角,隐隐有金石之质。那沉默的乐修弟子也得到了一网,竟是些中空的、带着天然孔洞的石头,风穿过时,发出细微悦耳的鸣响。
“真是奇哉,”李明心中暗叹,“这哪里是捞石头,分明是映照本心。”每个人的石头,都带着自身独特的气韵,仿佛这浑浊的田地,能照出灵魂的模样。而柳儿,她就是那个能唤醒这些沉睡精灵的人。
捞石毕,众人心有感触,各自散去揣摩。柳儿和李明,随着阿雅和孙师兄沿着田埂缓缓而行。田野的尽头,雾气氤氲,隐约现出稷下学宫亭台楼阁的飞檐。走着走着,阿雅与孙师兄相视一笑,竟默契地停下脚步。阿雅怀中凭空多出一把凤颈琵琶,玉指轻拨,孙师兄则掌心一翻,祭出一支通体碧绿的玉箫。
未等李明辨明曲调,一段缠绵悱恻、悠扬婉转的旋律已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是《梁祝》。琵琶珠玉落盘,泣泣私语,诉说着草桥结拜的欢欣与十八相送的不舍;玉箫声清越入云,如怨如慕,勾勒出楼台相会的凄楚与化蝶双飞的缥缈。
在这梦境与回忆交织的稷下田野,乐声拥有了形状和颜色,仿佛化作无数透明的光蝶,环绕着他们翩翩起舞。柳儿听得痴了,下意识地靠近李明。李明侧头看她,见她眼角似有晶莹闪烁,不知是为乐曲所动,还是为这似真似幻的重逢。
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这个古灵精怪、总能从污泥中发掘美好的柳儿,这个看似跳脱却心思细腻的同伴,此刻在《梁祝》的旋律里,静美得像一尊玉雕。梦中的稷下学宫,熟悉的同窗,谆谆的老师,还有身边人……一切都美好得不真实。
乐声渐歇,余韵袅袅,融入田野的雾气中。阿雅和孙师兄的身影渐渐模糊,仿佛也要随着乐声化蝶而去。田野、石头、学宫的虚影,都在慢慢淡去。
李明感觉自己的意识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缓缓地拉扯着,逐渐从那混沌的梦境中抽离出来。就在他即将完全苏醒之际,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身旁的柳儿身上。
柳儿静静地躺在那里,她的掌心微微张开,那枚玫红色的石头正安静地躺在她的手心里。在这渐浓的雾气中,那石头散发出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而坚定,宛如夜空中的一颗璀璨星辰。
李明凝视着那石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这石头似乎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对他们共同经历过的那段时光的见证。
尽管这一切都发生在梦境之中,但那玫红色的石头却让李明深信,有些东西是真实存在过的。就像那些出自污泥却不染尘埃的彩石一样,它们虽然微小,却蕴含着无尽的美好和力量。
而柳儿,她就是那片独特的彩石,在李明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无论梦境如何变幻,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她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随着意识的进一步抽离,梦境边缘的景象开始像水墨画一般渐渐晕染、模糊起来。那缠绵悱恻的《梁祝》余音,仿佛还萦绕在空气之中,化作一丝甜而微苦的惆怅。
阿雅和孙师兄的身影也随着乐声的消散而渐渐淡去,最终融入了那一场江南的烟雨中,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一般。
田野的雾气愈发浓重,淹没了来路,也朦胧了前方。稷下学宫那熟悉的飞檐斗拱,却在雾中愈发清晰起来,不再是遥远的幻影,而是真切地矗立在前方。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从他们脚下延伸,直通那扇熟悉的朱红大门。
“我们……这是回来了?”柳儿轻声问道,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心里那枚温热的玫红色石头,仿佛那是通往现实的锚点。
李明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掠过学宫门口那两尊历经风霜的石麒麟,落在门楣上“稷下学宫”四个古拙大字上。一切都和记忆中的一样,却又笼罩着一层梦特有的柔软光晕。“像是回来了,又像是在一个更深的梦里。”他沉吟道,感觉此地的灵气比记忆中更加浓郁、温和。
两人迈过门槛,走入学院。青松翠柏依旧,回廊曲折如昔,甚至能听到远处论道台上传来的隐约辩经声,以及丹房飘出的淡淡药草香。但奇怪的是,沿途竟不见其他学子身影,整个学宫安静得只剩下他们的脚步声和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先去‘静思堂’看看吧,”柳儿提议,眼中闪着光,“静静老师刚才在梦里出现了,说不定……”她总觉得,那场奇异的捞石经历,与静静老师有着莫大的关联。
李明点头同意。静思堂位于学宫深处,是弟子们静修悟道之所,也是静静老师常驻的地方。他们穿过开满睡莲的池塘,走过九曲回廊,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磅礴的气息。
静思堂的门虚掩着。柳儿轻轻推开,只见堂内光线柔和,静静老师果然端坐于蒲团之上,仿佛早已等候多时。她面前的地上,正整齐地摆放着几块石头——正是梦中柳儿捞起的那几块湛蓝色的奇石,它们在此地仿佛与周围灵气交融,光华内蕴,更显神异。
“老师!”柳儿和李明齐声行礼。
静静老师缓缓睁开眼,目光清澈,仿佛能洞悉一切虚妄。她看着柳儿,又看了看李明,微笑道:“南柯一梦,亦真亦幻。心之所向,即为实相。你们能循着‘本心石’的指引来到此地,可见机缘已至。”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