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漫仙途> 第90章 万灵朝源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章 万灵朝源经(1 / 2)

往后数日,杨云天便深居简出,在自己的新洞府内潜心参详那部《万灵朝源经》。

开篇第一句,便气象恢宏,立意高远:

“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然铜非死物,内蕴真灵;吾辈非匠,实为启者。”

寥寥数语,道尽此派炼器理念的精髓。

经过数日研读,杨云天确认,这“本源派”的炼器手法,与他所精通的“灵纹派”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灵纹派更像是“赋予”与“构建”,通过刻画灵纹,将规则与力量强行烙印于材料之上,使其具备种种神异。

而本源派,则强调“引导”与“唤醒”,其核心在于提升材料自身的生命层次与灵性潜能,如同点化顽石,使之通灵,最终让一块凡铁自行孕生出器灵,蜕变为真正的天材地宝!

说得更直白些,若将炼器流派比作修行之路,那么灵纹派就好比是炼器中的“法修”。

它所锻造的法宝,如同一位精通各类术法的修士,能够施展火焰、冰霜、雷霆等诸多外放的力量,或是具备变化、封印、瞬移等种种奇妙效用,其强大依赖于外部规则的加持与构建。

而本源派,则更像是炼器中的“体修”。

它不追求花哨繁复的外在神通,只专注于锤炼“自身”——即材料本身的生命本源与灵性根基。

它追求的是极致的纯粹与内在的升华,一力破万法,一件真正诞生了器灵的本源之器,其本身的存在,便是最强的力量。

经过前些时日与那胖瘦尊者的一场恶战,这两种风格迥异的炼器理念,在实战中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给杨云天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这部《万灵朝源经》将这一过程系统地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灵、启灵、点灵、合道。

然而,这四境并非平滑过渡。

感灵与启灵两步,重在沟通与激发,炼气、筑基修士凭借耐心与天赋或可掌握。

但到了点灵与合道阶段,已触及“创造灵智”、“赋予生命”的造化领域,这近乎是天道权柄的范畴,绝非仅靠修为堆积便能驾驭,更需要莫大的机缘与超凡的悟性。

至此,杨云天才真正明白了天工先生那句“不要轻易外传”的深意。难点并非在于功法本身难以修炼,而在于“点灵”与“合道”之法,并非只有一条固定路径!

真正能踏足此境的器师,无不是惊才绝艳、自有丘壑之辈。

若过早地将前人的“标准答案”奉上,无异于用固定的框架束缚了后来者无限的想象力与可能性,这对其天赋而言,反而是一种扼杀。

因此,这部《万灵朝源经》与其说是一部按部就班的修炼功法,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点灵”与“合道”的方法论合集与思路启迪。

它汇总了天工阁历代先贤摸索出的几种成功路径,对于已经凭借自身悟性触摸到门槛的修士而言,是极佳的印证与拓展视野的宝库。

可以说,若此经能再历经数千年积累,不断吸纳后世天才们开创的全新法门,它必将成为一部真正的炼器道无上神典。

但就目前而言,它更像是一座已奠定坚实根基、却远未完工的殿堂,充满了空白与可能。

天工先生将此经交予他,用意深远。

既希望他能借此经快速触及宗师之境的门槛,又不愿他完全囿于经中已有的成法,泯灭了自身独特的创造力。

这种期许难以言传,便只能以“修炼门槛高、易反噬”为由头,让杨云天自行领悟。

若杨云天悟不到这一层,只知照本宣科,那便证明其悟性有限,未来的炼器之道,恐怕也难有更高的成就。

杨云天翻出前两日从藏经阁凭借长老权限“赊账”来的那本《源灵共鸣诀》心法。

果然,其上详细记载了“感灵”与“启灵”前两步的具体修炼法门与炼制技巧。

这心法本身并不艰深,本就是为炼气、筑基期弟子打根基的入门功课。以杨云天的修为境界与见识,参悟起来自是事半功倍,很快便理解了其中的关窍。

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过手一遍。杨云天当即取出一块品质寻常的“青岗铁”,依照心法所述,开始了本源派炼器的第一步实践。

两日之后,当那块青岗铁被他从精心控制的炉火中取出时,已模样大变。

原本粗糙的表面变得温润,内里灵光流转,却又含而不露,赫然已是一件灵性内蕴的“灵胚”。仔细感知,其中蕴含的灵性,比之原始材料足足提升了一倍有余!

成果可喜,但杨云天却微微蹙眉。

这过程……效率太低了!

两日时间,若放在以往,凭借灵纹派的手法,他一炉法器甚至法宝都可能已经炼制完成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