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及其作品
十八、李贺
小传: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昌谷(在宜阳境内)。是唐朝着名诗人。做过奉礼郎的小官,死时年仅27岁。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继承了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运用形象化笔触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
在诗歌艺术创作上,李贺的作品,自由奔放,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意境奇丽,色彩浓郁,善于运用比、兴等形象思维手法,塑造动人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他在艺术上的独特成就,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境界,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李贺不拘一格的乐府和古体诗,其中有不少是批判时政、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如《雁门太守行》等诗篇则歌颂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老夫采玉歌》等诗篇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有力地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和政治上的失意,在李贺的某些作品中也流露出逃避现实、空虚感伤的消极情绪。
同时,在遣词用字方面,又常有刻意雕琢、堆砌故实的弊病,因而有些词意晦涩难解。
李贺的作品
1)《雁门太守行》
原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