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科幻>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第310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7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0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77(1 / 2)

作家及其作品

二十一、聂夷中

小传:

聂夷中(837—884年?)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一说河南人。871年(咸通十二年)登进士,曾任华阴县尉。

《全唐诗》存其诗三十余首。聂诗朴质而深刻,富于对人民的同情,也有对富贵少年予以深刻讽刺的。

聂夷中的作品

《咏田家》

原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释义:

这首诗前四句写农民因被剥削压迫而致寅吃卯粮的剜肉补疮的生活;后四句对最高统治者提出劝谏。

反映作者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祈求皇帝恩赐的阶级局限。

译诗(参考):

二月里还不曾养蚕就预先出卖新丝,

五月里禾苗还在田里就预先出卖新谷。

不到收获季节就要把当年的收获预先卖掉,

好比是“补疮剜肉”。

为了救急,顾不到未来的困苦”。

愿君王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锦罗筵,只照穷人屋。

注释:

1、咏:一作“伤”。一本前面还有“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四句。

2、粜(tiao跳音):出卖粮食。

3、绮罗筵:满座都是穿华丽衣服的筵席。

4、逃亡屋:生活不下去而逃亡在外的穷人之家。

二十二、李煜

小传: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十五年(901—975年)中,政事不修,纵情享乐。

国亡,为宋所俘,封违命侯;过了三年等于囚犯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刚好是四十三岁的壮年。

他不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多情善感的词人。他在文艺方面具有独特的才能:妙解音律,能书画,而尤工于词。

他是晚唐、五代词人的代表,对后代发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词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李煜的词,因他前后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动,内容和风格都可分为前后两期,他的代表作品,都产生在后期。

前期的作品反映的只是奢靡颓废的宫廷生活;亡国以后的词转为感伤、沉痛的情调。

但他的反复哀吟,怀念故国,回忆往事,无非是追恋过去的帝王生活,并没有人民的思想感情,缺少深厚的社会意义。然在客观的效果上,却有强烈的感染力。

李煜词的特色,具有高度的抒情技巧。他善于构造和锻炼词的语言,形象鲜明,风貌天然,有惊人的表现力。

最突出的是没有书袋气,到了晚期,也没有脂粉气,纯粹用的白描手法,创造出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出,那最普通最抽象的离愁别恨的情感,把这些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很具体很形象。

不仅心里可以感到,眼里也可以看到,几乎手里也可以接触到。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些句子,在抒情的艺术上,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成就。后人将他和他父亲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李煜的作品

1)《乌夜啼》

原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释义:

《乌夜啼》,本六朝乐府旧题,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玄宗时教坊有此曲,后用为词调。一名《相见欢》。

此词上片就环境烘托,下片只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