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他,作为大管事——没错,在他的暗中筹谋和精准站队下,大公子蔡攸基本已经被权相蔡京确定为蔡府未来的继承人。蔡京近年来虽权势熏天,却也深知树大招风,开始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长子铺路,动用各种资源人脉,为其在朝堂之上谋取实权职位,为将来接手蔡家这艘巨轮做准备。
而作为大公子身前日益倚重的红人,高俊在蔡府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扶摇直上,已从原本一个有些实权的中层管事,一跃成为仅次于蔡府总管、掌握实权的五大管事之一,主要负责蔡攸一系的部分产业和对外联络。
在等级森严的蔡府下人体系中,他已算是迈入了中高层门槛。地位的提升,自然而然地让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人。这些人,有的是看中他前途光明,主动投靠寻求庇佑;有的则是他观察提拔,引为臂助,视为高大管事的“自己人”。
他们各有所长,有的精于账目核算,对数字极其敏感;有的擅长交际应酬,三教九流皆有门路;有的则办事老练,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经验丰富。虽然其中不乏有人背后讥讽他们为“鸡鸣狗盗之徒”,但王星所化的高俊却深谙“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只要这些人品性无大亏,不偷奸耍滑,吩咐下去的事情基本都能办得妥妥当当,甚至有些棘手之事,他们处理起来的手段连王星都暗自叹为观止。
他对手下之人,只要尽心办事,便尽可能人尽其才,且给予相当的尊重,从不像某些管事那般对下属非打即骂,视若奴仆。在这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世道,上级能如此对待下属,实属异数,也使得这批人对这位年轻却手段不凡的高大管事感恩戴德,愈发忠心,言听计从。
常言道,侯门深似海。这偌大的相府之中,同样派系林立,争权夺利之事从未停歇。蔡京子嗣不少,各有母族势力支持,围绕继承人之位的明争暗斗一直存在。即便是下人之间,也因依附不同的主子而分成数派。
但只要这些争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到蔡府的整体运转和蔡京的权威,无论是蔡京还是逐渐确立地位的蔡攸,都是乐见其成,甚至有意纵容。这,或许就是这些权贵门阀惯用的平衡驭下之道。
其他派系眼见高俊崛起迅速,手下聚集了一批能干之人,没少在蔡京和蔡攸面前暗进谗言,说他“笼络下属,收买人心,其心叵测”,甚至怂恿那些在继承人竞争中失势的公子,以此为由攻讦蔡攸识人不明,纵容属下结党。然而,蔡京这位执掌朝纲多年、老谋深算的蔡府主人,对此往往只是一笑而过,并未当真。
因为他比谁都明白,以蔡府深厚的底蕴和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一个区区刚显露出真仙修为的管事,就算真有什么异心,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反倒是因为高俊被其他派系孤立和针对,显得他更是依附于蔡攸,别无他选,让蔡京和蔡攸反而更加器重他。
不止蔡攸对其信任有加,委以更多实务,连蔡京本人,有时也会越过中间层级,直接交代一些不甚重要却需心腹去办的私密任务给他,并且常常不吝在公开场合赞赏几句。这其中固然有做给其他人看、彰显对长子派系支持的成分,但也未尝没有借此机会,为长子培养真正得力班底的打算。
赋诗云:
灯火星河落汴京,状元楼内语低声。
青衫已敛旧时性,朱门暗伏新党争。
生辰纲落风云起,草莽星动鬼神惊。
未雨绸缪观世变,静待雷响第一声。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