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北石屯的晨雾尚未散尽,风中却已带上焦土与药汁混杂的苦味。
马小微踏进村口时,正看见一个老妇蜷坐在冰冷的灶台前,怀里抱着一只倾覆的陶罐,药汤洒了一地,残渣黏在石缝里,像干涸的血。
她的手还在微微发抖,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音——不是不敢,而是哭得失了声。
“灶心石被收走了。”林羽站在她身后,声音低沉如压着雷的云,“他们说‘典外之火,皆为邪燃’。连煎药的火都不算例外。”
马小微没说话。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炉膛底部那一层薄灰。
那里还残留着一点暗红的余烬,像是垂死的心跳。
她闭上眼。
火焰之心刻印在胸口骤然发热,金红纹路如血脉搏动,一寸寸蔓延至指尖。
她没用控火术,也没引元素力,只是以指为引,轻轻一拨——
一点火星从灰烬深处跃起,像是被唤醒的魂。
火苗摇晃着爬上了残留的炭屑,微弱却执拗地燃烧起来,映亮了老妇浑浊的眼。
“你说这火不洁?”马小微抬起头,目光如焰,“可它刚救过人命。”
话音未落,远处蹄声骤起。
火典官来了。
三辆黑铁车驾碾过村道,车身上刻着“净火归序”四字,旗帜无风自动,上面燃着永不跳动的“圣火图腾”——那不是活火,而是用秘术凝固的火焰画像,静得瘆人。
为首的火典官披着赤金长袍,面覆火纹面具,声音透过铜管传来,冰冷如铁:“玛微卡大人,民灶私燃,已违《新火典》三十六条。此火非礼,须即刻熄灭,重归圣殿净化。”
马小微站起身,火光在她瞳中跃动:“你们所谓的‘净化’,就是让百姓连药都熬不成?”
“凡火沾尘,必生浊念。”火典官抬手,身后随从立刻上前欲拆灶台,“唯有圣殿‘恒温火种’,方可承火之神性。”
“神性?”马小微冷笑,“火的神性,不是高高在上的仪式,是母亲熬药的手温,是孩子等饭时的期盼。你们把火锁进金殿,让它变成一盏不会跳动的灯——那不是敬火,是杀火。”
她不再多言,转身走向村中唯一没被封的土屋。
“今晚,开炕火夜。”
消息如风燎原。
当夜,北石屯百户人家,炕头齐亮。
没有祭坛,没有颂词,没有火典官念的经文。
只有锅碗瓢盆的轻响,柴火噼啪的节奏,还有那久违的、属于人间的饭香。
马小微站在最老的一户人家土炕边,亲手点燃炉火。
她用的是野菜晒干磨粉代替料包,焦黑的铝锅盛着浑水,煮一碗穿越前最爱的泡面。
有人围观,低声议论:“这……也算祭?”
她笑了,眼角映着火光:“我当火神的第一顿饭,就是偷室友的泡面。”
火苗舔舐锅底,不加控制,任其自由跃动。
锅底的焦黑渐渐散发出奇异的香气,不是多美味,而是熟悉——是小时候外婆在灶前弯腰搅粥的味道,是冬天里一碗热汤面救活冻僵手脚的记忆。
火光在墙上投出晃动的人影,像极了童年剪影。
一个孩子忽然指着火焰说:“这火……像奶奶煮粥时的样子。”
话音落下,屋里忽然安静了一瞬。
紧接着,第二家、第三家……一家接一家的灶火亮起。
有人煮红薯,有人烫白菜,有人只是烧一壶热水,捧在手里暖着冻红的手。
没有统一的仪式,没有规定的祷词。
但他们都在祭——祭那曾被夺走的、最平凡的温暖。
马小微站在窗前,看着万家灯火般的炕头火光,胸口的火焰之心刻印缓缓流转,温而不烫,仿佛与这人间烟火共鸣。
她忽然明白——火道共议会争的是权柄,火典官谋的是控制,而她要护的,从来不是什么神位,而是这一缕能暖手、能煮饭、能续命的烟火。
“他们怕的不是火乱。”她低声对林羽说,“是人不靠他们也能活。”
林羽握紧了刀柄,眸光如铁:“那接下来呢?”
她望着远处火典殿的方向,轻声道:“让他们亲眼看看——真正的火,长什么样。”
夜渐深,炕火不熄。
而就在村外官道上,火典官立于黑车之前,面具下的眼神阴沉如墨。
他手中握着一份密报,上面写着:“‘圣火种’与民火接触后,出现微弱排斥反应,疑似……火灵自主选择。”
他缓缓捏碎了纸页。
“明日午时,”他低语,“我要他们亲手,掐灭自己的火。”
风起,火摇。
可那千家万户的炕头,火光依旧跳跃,像无数颗不肯低头的心。
而巷口,林羽已横刀而立,影子被火光拉得很长,很长。
第300章火不护金殿,只护炕头(续)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