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后,北石屯外黄沙漫卷,风里夹着灰烬的味道。
林羽策马前行,铁靴踏在碎石上发出沉闷的响。
他身后是三十余名被缚双手的“火浊民”,脚步踉跄,却无人低头。
这些人里有修灶三十年的老匠人,有在“炕火夜”带头点火的村妇,还有曾在祠前高唱《火归谣》的少年。
他们的罪名清一楚地写在竹牌上:火感不纯,心性蒙浊,需送至北石屯“净化”。
可林羽越走越沉。
他记得昨夜核查名册时,烛火下那些字迹背后藏着的诡异规律——所有“不合格”者,无一例外,都在“心火夜”举过火把,在“啼火祭”中喊过名字。
甚至有位老妪,仅仅因为说了一句“火不该关在殿里”,便被列为“高危”。
荒唐!
他猛地勒马,风沙扑面,眼中却燃着怒火。
他翻身下马,走到队伍最前,一把扯下那老匠人的枷锁。
“你昨夜修了几家灶?”他问。
老匠人揉着手腕,声音沙哑:“三家半。东头李家灶塌了,西巷王婆的烟囱堵得厉害,还有……还有你林队长家的灶也快裂了,我本想上门说一声。”
林羽怔住。
他想起昨晨灶台边那缕微弱的火苗,母亲说火不旺了,怕是“火运衰”。
可现在他明白——不是火衰,是人在压火。
“火心测……是个骗局。”他低声道,拳头紧握。
与此同时,火道共议会。
马小微站在议事厅中央,面前是一面被封印的“火心镜”。
她没穿神袍,只着粗麻布衣,发间别着一支从灶灰里捡出的铁簪。
她伸出手,掌心贴上镜面。
刹那间,胸口的火焰之心刻印骤然发烫!
金红纹路如活蛇般游走全身,火灵在她血脉中低语——这不是测火之器,是惧火之械!
镜中火光由她掌控时,金红璀璨,纯净如初阳;可当一名火典官代为测试,火光竟瞬间转黑,如毒瘴翻涌。
“它认得穿官袍的。”马小微冷笑,声音不大,却震得满殿寂静,“它不测火感,只测恐惧。”
就在这时,情报官疾步而入,手中攥着一缕极细的丝线,通体暗红,末端连着镜背一处隐秘凹槽。
“心火引丝。”他声音冷得像冰,“能远程注入焦躁、惊惧、绝望……让人未测先惧。火感越强的人,感应越敏锐,反而更容易被诱导出‘浊火’反应。”
满堂哗然。
马小微却已转身,走向门外。
“他们不是在清查火浊,”她背对着众人,声音清晰如刃,“是在清除敢说话的人。”
三日后,民火广场。
三面火心镜并立台前,镜框由百姓送来的旧灶石砌成。
台下人山人海,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拄着拐杖,更多人手中攥着从火典殿拿回的破锅、旧陶、焦木。
马小微立于台心,风扬起她的衣角。
“今日,火不说谎。”她抬手,指向第一面镜,“谁想测,上来。全程公开,无遮无拦。”
她率先登台,伸手触镜。
轰——
镜中火光冲天而起,金红交织,如日初升!
火灵共鸣,整座广场的地脉微微震颤,仿佛有沉睡的龙在低吼。
台下寂静如死。
接着,连灶老妇颤巍巍上台,火光纯澈如秋阳。
赎火少年紧随其后,火苗跳跃如孩童欢笑。
夜话青年高声念完《火归谣》,镜中火焰竟化作一只展翅火鸟,盘旋三圈,才缓缓消散。
人人皆纯。
直到那名寡妇登台。
她是“啼火祭”上第一个哭出声的人,丈夫死于“净化营”,孩子烧伤致残。
她刚伸手,镜中火光骤然翻黑,如墨汁泼洒,腥气弥漫!
台下惊呼。
马小微却缓步上前,目光平静。
她抬起手,覆在镜面之上,火焰之心刻印猛然亮起,如星河倒灌!
“以火之名,共鸣。”
刹那——
轰隆!
镜中黑焰如布帛般被撕开,一道金红火核从中迸发,炽光四射!
火灵怒吼,仿佛受辱的王者终于挣脱枷锁。
“火没浊。”马小微声音穿透风沙,响彻天地,“浊的是你们的心。”
人群死寂,继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就在这沸腾的瞬间,马小微忽然察觉异样。
她低头看向刻印——金红纹路正微微震颤,如同感应到某种遥远的恶意。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