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第324章 点兵点将,我孙传庭为大明而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点兵点将,我孙传庭为大明而战(2 / 2)

按规矩,太子不可久居后宫,可谁让崇祯一朝后宫有“老祖宗”朱元璋在?

这规矩也便算是半废了。

天下规矩大半是朱元璋亲自所定,自然只有他能拥有这份特权。

见了朱慈烺的身影,朱由检轻声问道:“太子以为,如今国之大战将起,除远清侯洪承畴外,还有谁可担当独当一面的大将人选?”

他似是有意让太子参与国朝政事。

朱慈烺听后,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朱由检,慢步上前,这才将心中认为的合适人选一一说出:“父皇英明,以远清侯洪承畴为主将,当今天下勋贵、武将之内,无人不服,哪怕是辽东一派那位梁国公,恐怕也并无怨言。”

“而除远清侯之外,朝野上下,其他新派勋贵侯爵之中,左良玉为人骁勇善战,且战机敏锐,三年间大小战役无数,在襄阳一带名声亦有善将之称,或许可担当一职。”

朱慈烺所言可圈可点,可朱由检却眯了眯眼,最终摇头道:“此人或可为将,但性子终归还需磨一磨,三年时间不够。”

“再说曹文诏,此等侯爵在其家乡镇守有功,三年前朝鲜一战,更是屡屡冲锋、身先士卒,其威望在军伍之内堪称绝顶,可排在远清侯洪承畴及一众骁勇武将之下,最为稳妥。”

“继续说。”

朱由检目光灼灼地盯着太子,又道。

“还有那孙传庭,在关中之处说服昔年闯王回归大明,在他的招抚之下,归降的流寇也早已为我大明之民;此前辽东之事上。”

“他亦调兵有度,指挥兵法之道,甚至能与远清侯平起平坐,或许也是一不错的人选。”

待到太子朱慈烺将这三位勋贵的优劣之处尽数娓娓道来,朱由检这才忽然一笑,主动上前拍了拍朱慈烺的肩头,继续开口:“不愧是朕的好太子。既然如此,便依太子所言而行,明日朝会之上,此番大战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多谢父皇。”

朱慈烺赶忙躬身行礼,面露恭敬。

“去。”

朱由检挥了挥手,朱慈烺恭恭敬敬地退下。

待到无人之处。

他才神色复杂地小口吐出热气。

三年间带来的变化实在太多,大明天下稳妥前进,各处武将各司其职,可在这皇家之内,并非只有大清皇室暗流汹涌。

大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观史书,帝王与太子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

像朱元璋跟朱标那般父子之情大过君臣之义的,反倒才是少数,甚至仅仅只有一例。

而如今在这大明宫廷之内,随着太子朱慈烺年龄愈大,更是搬出皇宫在东宫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子与属臣。

若是仅仅如此,凭太子的年龄与刚凝聚的权势,无论如何都不至于让朱由检这位崇祯天子有方才那般态度。

可最近一些时日,坊间一直流传“大明好圣孙”这短短五个字,却深深刺中了一位帝王敏感的心。

偏偏朱由检深知这件事的真实性,所以毫无疑问。

他对太子起了疑心,也动了防范的心思。

……

翌日,清晨。

奉天大殿朝会之上,国策正式公布,圣旨颁布而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清蛮夷女真贼人,占我大明国土已有数年之久。此前大明动荡,今已国力恢复、战无不胜,今时便是收复国土之日。”

“责令远清侯洪承畴为三军主将,择日领军前行;责令左良玉为左军偏将,孙传庭为右军偏将,曹文诏为中军大将。”

“钦此!”

眨眼间,一道道调令在奉天殿内群臣百官面前尽数宣读,其中也有辽东总兵吴三桂的名字。

不过他并非前往前线,而是驻守大后方,负责粮草辎重的一应调度。

这待遇已算不错:但凡大战得胜。

他虽算不上头功,却也绝对能排进前五之列,毕竟粮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很快朝会结束,百官陆续退下,可无论何人,都与国之太子朱慈烺保持着一段距离,更无人敢上前主动攀谈。

虽说“太子与朝臣勾结”本就是帝王所忌惮之事,前朝历来如此,看似正常,可这庙堂之外那诡异又沉重的气氛,还是让左良玉、孙传庭、卢象升这些刚回归京城没多久的勋贵们心下齐齐一惊。

那可是太子,即便未曾登基,也是来日的天子,就算不主动结交,好歹也要给个笑脸,怎能一个个避之如蛇蝎?

这情况,实在太过诡异。

“侯爷,到底发生了什么?”

走在紫禁城长长的宫道上,左良玉耐不住性子,率先发问。

洪承畴并未作答,一直等到出了皇宫、坐上马车,回到他的侯府之内。

众人齐聚一堂。

他才扫过左良玉,以及其他投来问询目光的孙传庭、秦良玉一众人,这才不慌不忙地徐徐开口:“孩子长大了,已然不是昔日的稚童。甚至在这数年间,经太祖皇帝亲手培养,如今已是有了天子气派。”

“他对国事、家事,对武将文臣之事,还有帝王心术的手段,恐怕如今已不差陛下半分了。”

伴随着洪承畴寥寥两三句话落下,话虽短,可其中的实质内容却实在令人心惊肉跳,甚至比接下来同大清的国战。

还要让他们这些新派勋贵感受到一股彻骨的寒意。

身为太子,不可成长得太慢。

否则会被皇帝认为接不住国之重任,一旦心生失望,久而久之,失望便会变成怨念,怨念之下,很可能会废黜太子。

古往今来,太子能顺利登基称帝的例子实在太少,反而不得善终的下场比比皆是。

尤其是当下大明的特殊情况:虽说太祖皇帝朱元璋还在后宫,陛下不可能轻易对太子动手,可太祖皇帝终有离去的那一日,届时这对帝王父子又该如何相处?

这个念头只是稍稍一想。

连左良玉这等浑人,此刻也都哆嗦着嘴唇,一个字都不敢再多说。

自古以来,皇储之事便如同一潭浑水,一旦有所关联,轻则死无葬身之地,重则夷灭三族。

或许有人能从中牟利,但更多的人却是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怪不得面前这位远清侯,从方才在宫内一直等到现在,才将这一切缓缓道出。

“俺左良玉什么都没听到,什么也都不知道。俺左良玉一心为大明、为皇上,对陛下忠心耿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