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穿梭舰“盘古号”的反重力推进器在海拔6800米的昆仑山脉上空发出低沉的嗡鸣,推进器核心的反物质湮灭腔正以每秒1.2×10^6次的频率产生湮灭反应,淡蓝色的能量轨迹如同被冻结的闪电,在稀薄的大气中留下长达10公里的光痕——这道光痕的波长稳定在480纳米,温度却低至-196℃,是反重力场与大气粒子碰撞产生的“量子冷却效应”。舰体采用钛合金-量子碳纤维复合装甲,表面覆盖着0.1毫米厚的能量缓冲层,能抵御高海拔的强紫外线(UV-B强度达2.5W/2)和瞬时风速达50米/秒的山地阵风。
从舰桥的全息舷窗俯瞰,连绵的雪山如同沉睡的银色巨龙,盘踞在青藏高原腹地。这些形成于300万年前的大陆性冰川,表面积雪的反射率高达85%,阳光照射下的强光甚至需要开启舷窗的偏振滤镜才能直视。冰川下方的岩层以花岗岩为主,含有30%的石英晶体,在能量探测仪上呈现出淡灰色的反光——唯有山脉中段一处凹陷的U型山谷,被一层淡青色的能量屏障笼罩,屏障的能量密度达2.3×10^4焦耳/立方米,内部的积雪仅融化表层10厘米,露出深灰色的基岩,这种“选择性融化”与周围零下25℃的环境格格不入,正是盘古意识体坐标指向的“昆仑遗迹”入口。
“检测到山谷内存在远古能量场,能量频率4.7×10^14赫兹,与补天石残片的频率匹配度92%。”光曜的手指在舰桥的虚拟键盘上翻飞,速度达10次/秒,能量监测屏上的绿色波形图稳定起伏,“屏障由‘暗物质-仙灵粒子耦合场’构成,未检测到混沌熵值(熵值<0.8),无辐射风险,可安全穿透。”
叶云天点头,左手握住操纵杆,右手在触控屏上滑动调整飞行姿态——穿梭舰的推进器功率从50%降至30%,舰体以每秒2米的速度缓缓下降,如同一片被气流托举的羽毛。当舰体接触淡青色屏障的瞬间,舱内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柔和的能量包裹:不是冲击,而是如同浸泡在温水中的暖意,鼻腔里涌入淡淡的草木清香(后来检测发现,这是屏障中仙灵粒子与氧气结合产生的“羟基香茅醛”分子)。更奇妙的是,生物监测仪显示,所有人的细胞活性提升了12%,心率从静息状态的70次/分降至62次/分,这是“生命滋养型能量”特有的调节效果,与盘古之源的创世能量(偏向“秩序构建”)截然不同,显然源自女娲一脉的仙灵之力。
山谷符文:空间锚定的远古技术
穿梭舰平稳降落在山谷底部的平坦地带,舱门向两侧滑开时,一股带着冰晶颗粒的寒风涌入,温度瞬间降至-18℃。叶云芳下意识拉紧量子保暖服的领口,衣服表面的温控系统立刻启动,纳米级加热丝将体表温度维持在25℃。
众人踏上地面,才发现山谷内的积雪虽融化了表层,却在基岩缝隙中形成了薄冰,踩上去发出“咯吱”的脆响。地面裸露的深灰色岩石并非普通花岗岩,而是含有5%仙灵粒子的“补天岩”——这种岩石的莫氏硬度达9.5,比钢铁还坚硬,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远古符文:符文线条宽2毫米,深0.5毫米,内部嵌入了直径100纳米的超导体微晶,在能量探测仪下泛着淡蓝色的微光。
叶云玄蹲下身,指尖戴着的“符文感应手套”(能捕捉10^-15焦耳级的能量波动)轻轻拂过符文。手套的显示屏上立刻跳出数据:“符文类型:空间锚定符;工作原理:通过量子纠缠锁定时空坐标,抵消板块运动产生的1.2×10^5帕斯卡压力;能量来源:地脉深处的仙灵粒子流;保存状态:98%完好,无能量衰减。”
“这些符文是遗迹的‘时空稳定剂’。”叶云玄站起身,指着岩壁上呈环形分布的符文,“你看,它们以每10米为间隔,形成了3层环形阵列,将整个山谷的时空偏差控制在10^-9秒以内——这就是昆仑遗迹能在板块运动频繁的青藏高原保存千万年的原因,相当于给山谷装了‘时空保险箱’。”
沿着符文指引的方向,众人穿过一片低矮的冰碛岩(这些岩石是冰川运动携带的砾石,最大直径达2米,表面有明显的冰川擦痕),眼前的景象突然开阔:一座由白色晶石搭建的圆形祭坛出现在山谷中央,晶石的材质与盘古之源的白色晶石广场完全一致,莫氏硬度10.5,内部封存着138亿年前的创世能量余温。
祭坛直径50米,分为三层,每层高1.5米,由108块晶石拼接而成,没有任何缝隙——显然是用“能量塑形技术”一次性打造。每层晶石上都刻着不同的图案,精度达0.1毫米:
-底层:女娲补天的全景图。图中女娲身披七彩羽衣,手中的补天石散发着七彩光晕,天空中裂开一道暗紫色的缝隙(混沌能量的可视化形态),七仙女环绕在女娲周围,手中的“仙灵能量引导器”正将淡青色能量注入补天石;
-中层:七仙女守护补天石的场景。每位仙女的服饰颜色不同(赤、橙、黄、绿、青、蓝、紫),对应七色石的属性,她们脚下的圆形阵盘刻着与冰纹圆盘一致的创世图纹路;
-顶层:一片空白,但表面有纳米级的能量接口,接口的形状与补天石残片完全吻合,仿佛在等待某种“核心部件”填充。
而祭坛最中央,一块半透明的菱形晶石正悬浮在距地面3米的空中——这就是“补天石残片”。残片直径30厘米,厚度10厘米,表面布满12道放射状裂纹,裂纹中渗出的七彩光晕覆盖了直径5米的范围,光晕的波长范围400-760纳米,恰好覆盖可见光全光谱,在白色晶石上投下流动的色彩。
女娲投影:七色石的宇宙坐标
“终于找到了!”叶云芳快步走到祭坛下,她的“仙灵能量探测器”(手腕上的银色手环)突然亮起绿色灯光,探测屏上显示“补天石残片能量强度5.8×10^6焦耳,仙灵粒子纯度99.2%”。她伸出右手,想要触碰残片,却在距残片1米处被一道无形的能量膜挡住——能量膜泛着柔和的粉色光芒,表面的粒子流动速度达10^6米/秒,与她腰间佩戴的暗系玉佩(暗物质结晶材质)颜色隐隐呼应。
“别碰!”暗烨立刻上前,从怀中取出暗系玉佩。这枚玉佩长5厘米,宽3厘米,厚度1厘米,表面刻着暗系符文,内部封存着暗物质粒子。当玉佩靠近能量膜时,粉色光芒突然暴涨,亮度提升3倍,原本半透明的补天石残片瞬间变得璀璨,裂纹中渗出的七彩能量流速度加快,在空中凝聚成一道高2米的女性虚影。
虚影身披七彩羽衣,羽衣的每一根纤维都由仙灵粒子构成,手中托着一块完整的补天石(显然是记忆投影),面部虽模糊,却能感受到她身上的慈悲与坚定——正是女娲的意识投影。
“吾乃女娲,此残片为吾补天时遗留,承载七仙女仙灵之息。”女娲的声音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以“量子声波”的形式直接作用于众人的听觉神经,频率200-300赫兹,柔和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当年天塌地陷,混沌能量外泄,吾以自身本源(创世能量与仙灵能量的融合体)结合七仙女仙灵,炼就七色石补天。补天之后,余石散落宇宙,化为七色守护,待后世有创世血脉者寻得,集齐可唤醒天帝,以宇宙本源之力稳固混沌封印,使万物归于平衡。”
这番话与盘古意识体的嘱托完全印证,叶云天体内的盘古血脉突然躁动——他左胸的创世印记温度升至38℃,作战服的能量感应条从淡金变为炽金。他上前一步,体内的创世能量不自觉地释放,形成一道直径1米的金色光罩,与女娲虚影的七彩光罩产生共振,两者之间的空气泛起涟漪。
“女娲先祖,我们是宇宙和谐联盟的成员,身负盘古直系血脉,正为对抗苏醒的混沌能量寻找七色石。”叶云天的声音带着敬意,“不知七色石具体散落何处?太阳系内是否有踪迹?”
女娲虚影似乎感应到了血脉共鸣,光芒变得更加明亮,虚影的轮廓也清晰了几分:“七色石乃七仙女仙灵所化,各有属性,散落于太阳系及邻近星系——”她抬手轻挥,七彩能量流在空中形成七颗星球的投影,“赤色石藏于水星炎熔峡谷(表面温度800℃,峡谷底部因地热达1200℃,需耐高温防护),橙色石隐于金星云巅之宫(悬浮于50公里高空,大气含96%二氧化碳,云层有硫酸颗粒),黄色石隐于地球地脉深处(联盟总部地宫下方1000米,需破解盘古符文锁),绿色石卧于火星水手谷(长度4000公里,深度8公里,谷内有强沙尘暴),青色石眠于木星风暴之眼(大红斑中心,风速达600公里/小时,压力是地球大气压的100倍),蓝色石沉于土星光环之内(B环裂隙中,环内冰块直径达10米,需规避碰撞),紫色石冻于天王星冰原之下(南极冰盖厚度1000公里,表面温度-224℃)。”
话音落下,补天石残片突然脱离悬浮状态,化作一道七彩流光,以100米/秒的速度朝着叶云天手中的冰纹圆盘飞去。当残片融入圆盘的瞬间,圆盘表面的创世图旁,突然新增七道彩色坐标——坐标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呈现,精度达1米级,每道坐标旁都标注着对应的颜色、星球名称及关键环境参数:
-赤色坐标:水星·炎熔峡谷(坐标:北纬15.3°,西经28.7°;环境风险:高温、火山喷发)
-橙色坐标:金星·云巅宫殿(坐标:南纬8.2°,东经145.6°;环境风险:强酸、高压)
-黄色坐标:地球·联盟总部地宫(坐标:北纬39.9°,东经116.3°;环境风险:符文陷阱、能量屏障)
零零读书网